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四川省大竹县:“源头防控+多元调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025-04-01 10:56:07   

为根治欠薪顽疾、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大竹县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探索构建“源头性欠薪案件交办机制”和“重大疑难欠薪案件先调机制”,形成“源头防控+快速响应+协同共治”的治理体系,以制度完善推动责任落实、以高效协作化解矛盾纠纷,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源头防控,闭环“交办”机制筑牢“治欠”防线

大竹县聚焦欠薪案件易发、多发的工程建设领域,建立“源头性欠薪案件交办机制”,通过“交办-处置-监督”全链条闭环管理,推动欠薪问题源头化解。

责任具体化,精准交办。将全县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住建、交通、水务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全部纳入交办对象,明确源头性欠薪案件交办职责。通过专项检查、随机抽查、投诉举报等渠道主动发现欠薪线索,建立问题台账,并以“交办函”方式将欠薪线索移交相关属地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限期处理,确保了欠薪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专项检查、随机抽查18次,通过交办机制移交欠薪线索93件。

流程规范化,高效处置。推行“5+10”限时响应机制,凡被交办单位在收到“交办函”后,须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欠薪线索核查,10个工作日内达成解决方案并反馈处理结果;经协商无效的欠薪案件,以“移送函”方式转交县人社局立案查处,确保欠薪案件“件件有回音、事事能落地”。2024年以来,大竹县通过“交办机制”处理欠薪案件85件,办结率91.4%,为农民工追回工资2859.4972万元。

问责刚性化,从严监督。建立“双线督办”制度,对逾期未办结的欠薪案件由县人社局挂牌督办。对滥用职权、推诿扯皮的,通报纪委监委依纪依法处理;对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立案侦办。2024年以来,大竹县通报履职不力单位7个,移交问题线索5条,形成“失责必究”的震慑效应。

部门联动,多元“先调”机制破解“疑难”困局

大竹县针对群体性、突发性欠薪事件,创新推行“重大疑难欠薪案件先调机制”,通过“专班联动+柔性调解+刚性执法”治理模式,实现劳资纠纷快速化解和社会和谐稳定“双赢”局面。

专班联动,凝聚攻坚合力。成立由县人社局牵头,公安、司法、属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组成的“重大欠薪案件处置专班”,实行“一案一专班”包案制,专班成员实行全程跟案、快速取证、实时调解等措施,把欠薪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调解优先,彰显治理温度。坚持“调解先行、执法兜底”原则,优先采用协商、调解方式柔性化解劳资纠纷。在欠薪案件处置过程中,设立“绿色通道”,主动倾听农民工诉求,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引导欠薪企业换位思考,促使其自觉履行支付义务,既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又为困难企业留足整改空间。2024年,通过“先调机制”成功追回工资280余万元,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联合惩戒,强化法治威慑。经先行调解无果后,同步启动行政执法程序,依法列入欠薪“黑名单”,对其实施联合惩戒;对涉嫌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立案侦查,依法从严、从重打击恶意欠薪行为,形成“调解有温度,执法有力度”的治理格局。

据介绍,大竹县欠薪治理“双机制”实施以来,实现了“三降三升”:欠薪案件总量、信访投诉、群体性事件同比分别下降23%、21%、32%;欠薪案件办结率、合法用工率、农民工满意度同比分别提升3%、27%、35%。下一步,大竹县将持续深化机制创新,完善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推动欠薪治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为全县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用工环境。(大竹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刘涛)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南召县城郊乡:筑牢禁火防线 守护平安清明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