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党建引领“融进去” 基层治理“活起来”

——九江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

卢瑛琦    2025-01-07 11:25:50    江西日报

漫步于庐山脚下的小巷,一面面色彩斑斓的文化墙诉说着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新故事。去年以来,九江市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为契机,推动构建网格巡事、群众议事、“吹哨”解事工作机制,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走进群众的日常生活,不难发现,一场关于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正在赣北大地生动上演,而居民的笑脸,更是对这场改革最直接的点赞。

强基础,让网格巡得到事

“多亏了你们,这上学路上破损的露天井盖,对孩子们来说太危险了。”在日常网格走访中,永修县涂埠镇湖东社区网格员刘晓燕发现,在经燕大道和柘林湖路的交叉路口,有一处井盖破损。她掌握情况后,第一时间上报事项,社区工作人员立即赶到现场用安全锥将井盖周边围住以作警示,城管部门也随即组织人员对破损井盖进行维修,看得见的整改速度得到周边群众一致认可。

网格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抓实网格化管理,九江市全面推动将党建、综治、民政、城管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实现多格合一,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根据治理实际,该市科学划分城市社区网格1497个、农村网格9169个,配置城市社区专职网格员1497人、农村兼职网格员3.2万人,全面建立“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支部)—党员楼栋长(联系户)”组织体系,构建起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工作格局。

网格化管理的成效好不好,关键看基层网格是不是织得密、用得活。为此,九江市出台网格事项准入制度、网格员工作职责清单,明确工作下沉网格流程、29项网格内具体任务,防止各级单位随意向基层摊派任务,让网格员主要精力用于联系服务群众。去年以来,该市通过网格排查解决问题8235个,其中95%的问题在24小时内得到解决,实现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搭平台,让群众议得了事

“沟渠破损,下雨会渗漏到路边”“村组上有棵千年罗汉松,建议提升周边环境发展乡村旅游”……近日,在庐山市白鹿镇万杉村的“围庐夜话”恳谈会上,该市市委书记带领党员干部与群众围坐一起,讨论着村里的大事小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现场气氛热烈。“上次反映村里没有路灯,夜间出行不方便,没几天这路灯就装起来了,晚上串门更加方便安全了。”村民张大爷高兴地说道。

群众事,群众议。九江市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完善基层协商议事机制,推动各县(市、区)创新打造“板凳会”“围庐夜话”等群众议事平台,建立乡镇干部联村包网工作机制,定期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乡贤、村民代表等,在村居广场、群众院落里唠家常、谈治理、话发展,让群众坐上决策共议的“C位”,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和活力。

深入一线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才能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为群众服务。九江市深化党员双报到双报告机制,按照编员进组、定岗位、定责任、定奖惩的“一编三定”原则,推动3.9万余名在职党员干部常态化到村(社区)报到,现场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为群众答疑解惑,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建机制,让“吹哨”解得好事

“经过重新测量和协商,我家农房终于办好了不动产权证!”浔阳区金鸡坡街道姬公庵村村民王真满心欢喜,通过区自然资源分局牵头“应哨”,该村55户居民因房屋面积测量存在争议、多年未能办理不动产权证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自从“吹哨办”成立后,该区推动解决了一批长期悬而未决的民生诉求,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要办好民生实事,核心在于能否拿出破解难题的真功夫、实本事。九江市全面推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动县级组织部门、社会工作部门联合组建“吹哨”专班,聚力解决乡镇层面解决不了、需多部门协调、群众意见较大的急难愁盼事项,同时,建立健全专班分办跟进、责任部门具体推进、乡镇考评反馈工作体系,完善事项全程跟踪制度,有效确保乡镇“哨子”吹得响、单位“哨声”应得好。去年以来,全市各乡镇已“吹哨”403次,有效“应哨”率达100%,惠及群众12.9万人次。

聚焦群众“急”诉求,九江市健全完善“应诉即办”工作机制,推动民警、城管等执法力量下沉社区、挂点巡查,让群众的“微小事”不出小区、“一般事”不出社区就能得到解决。目前,该市已推动1217名执法人员下沉社区,快速打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做到把问题及时解决在基层。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河南省南召县残联:便捷服务让爱无障碍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