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最新!国联民生证券整合方案基本落定,上海券商“一换二”

王蕊    2025-02-21 14:33:13    证券时报网

2月20日,券商中国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国联民生证券主要业务条线的整合方案基本确定。

按照计划,国联民生证券将主要开展自营及研究业务;投行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将各自单独设立子公司并落户上海,以弥补上海失去民生证券的“损失”。后续资管、期货等业务也将进行整合,以避免同业竞争问题。

两子公司计划落沪

伴随国联民生证券的诞生,一场业内久违的整合工程悄然启动。据券商中国记者获悉,整合工作的第一步,瞄准的是最受市场关注的投行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

其中在投行业务条线,将以原国联证券投行子公司华英证券为基础,吸纳民生证券的投行板块,整合后改名为国联民生承销保荐公司,注册地也将从江苏无锡迁址至上海。

目前,华英证券和民生证券股债投行总人数约有1400人,团队规模在行业内已属较大。如此一来,融合了华英证券债券业务优势,以及民生证券股权业务的长处,新投行子公司的综合业务能力将得到明显提升。

同时,国联证券财富管理板块将被装进现在的民生证券,形成新的财富管理子公司,同样落户在上海。

这一做法类似中金公司在收购中投证券后,将财富管理业务整合后形成中金财富证券。数据显示,国联证券约有六成分支机构在江苏,民生证券则有三成分支机构在河南,预计整合后将有效推动新实体的顶层架构升级和区域资源互补,推动客户规模不断壮大。

“最终民生并入国联,无锡市的证券实力增强;财富子和投行子落沪,分属上海市两个不同区,上海一换二。”据知情人士透露,民生证券被吸纳后,上海少了一家券商;华英证券迁址上海,江苏也少了一家券商。不管哪里少了一家券商,地方政府都是不乐意的,因此上述方案是多方博弈之后留下的“最大公约数”。

资管期货也将整合

券商中国记者还了解到,国联民生证券后续将主要直接开展自营投资和证券研究相关业务。后续涉及同业竞争问题的资管业务和期货业务也将被进一步整合。

2024年8月,当时的国联证券及其控股股东国联集团承诺,将通过进行资产和业务整合或采取其他合法方式,解决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同业竞争问题,包括国联基金与民生基金之间、国联期货和民生期货之间。

资料显示,国联期货目前由国联集团控股,持股比例为54.72%,而民生期货原本是民生证券全资子公司,如今也由国联集团实际控制,未来两家期货公司也将合并吸纳成为一家,同样归在国联民生证券旗下。

在资管业务方面,原国联证券资管子公司国联资管于2024年5月揭牌运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国联资管受托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172亿元,已稳步跻身行业中游。据悉,后续国联证券或将以此为主体,吸纳整合民生证券的资管业务,并与旗下参股控股的公募基金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由国联民生证券全资控制的民生基金,成立虽近5年但尚未发行公募产品。

两位一把手牵头整合

券商中国记者日前还获悉,2月13日,国联民生证券内部公布了一则文件,宣布设立一个由国联证券党委书记、民生证券董事长顾伟,国联证券董事长、总裁葛小波共同担任组长的整合工作协调小组,民生证券党委书记、执行委员会主席汪锦岭和总裁熊雷鸣任副组长。

该小组成员包括国联民生证券和民生证券的全体高管,并下设了五个专项工作小组。

其中,财富管理业务方面,由顾伟和葛小波两位大佬亲自担当协调小组组长,牵头推进相关业务整合。国联民生证券首席财富官姜晓林、民生证券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刘洪松将出任副组长。

投行业务整合协调小组的组长则是国联民生证券副总裁徐春担任,据称他也将在未来出任国联民生保荐承销的董事长。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胡又文则作为组长主要负责协调研究业务整合工作。

资管业务方面,由国联资管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贺巍担当整合协调小组组长,与国联资管吸纳民生证券资管业务的消息较为契合。IT整合方面,则是民生证券信息技术中心总裁吴哲锐在主要牵头负责。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进出口总值突破200亿元
下一篇:深圳将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超2000亿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