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第三批新品陆续上市 中证A500ETF投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张舒琳    2025-01-17 11:37:14    中国证券报

近日,第三批中证A500ETF陆续发布成立及上市公告,募集规模和持有人数据相继出炉,多家险资现身前十大持有人。

值得关注的是,自2024年10月首批中证A500ETF上市以来,已连续14周吸引资金净流入,中证A500ETF规模已超过2500亿元,中证A500相关指数基金规模更是突破3500亿元。另外,随着近日多只中证A500ETF纳入两融标的,有望进一步提升其场内流动性和活跃度。

多家险资积极认购

1月16日,中金基金发布公告称,中金中证A500ETF将于1月21日在上交所上市。根据交易公告书,该ETF在募集期间有效认购份额和利息结转的基金份额合计19.91亿份,截至2025年1月14日的基金份额净值为1.0001元。

从持有人来看,该ETF基金份额持有人户数为2473户,其中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为17.60亿份,占基金总份额的88.40%;个人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为2.3亿份,占基金总份额的11.60%。

该ETF前十大持有人中,除券商外,还有多家保险公司以及银行养老金产品。其中,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有10.05%的基金份额、中国人寿再保险公司持有6.53%、横琴人寿保险持有6.03%、中华联合财产保险持有5.02%、中汇人寿保险持有5.02%、中金金益混合型养老金产品持有1.71%。

此前,第三批中证A500ETF中,浦银安盛中证A500ETF已于1月13日在深交所上市交易,西藏东财中证A500ETF已于1月8日上市。此外,融通中证A500ETF的基金合同已生效。

浦银安盛中证A500ETF、西藏东财中证A500ETF持有人均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其中,浦银安盛中证A500ETF本息合计募集基金份额15.07亿份,基金持有人户数为3843户,机构投资者持有43.51%,个人投资者持有56.49%。西藏东财中证A500ETF本息合计募集基金份额共计7.22亿份,持有人户数为5401户,机构投资者持有22.16%,个人投资者持有77.84%。融通中证A500ETF共募集10.67亿份,有效认购户数4246户。

市场布局热情高涨

2024年10月以来,第一、二、三批中证A500ETF相继发售和上市。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5日,已上市的中证A500ETF总规模已超过2500亿元,全市场中证A500指数基金总规模更是突破3500亿元,目前已有超60家基金公司布局中证A500指数赛道。

多只中证A500ETF上市后,恰逢A股市场震荡,部分产品出现回撤,其中两只已回撤8%。但从资金流向来看,2025年以来,中证A500ETF还在持续吸金,开年以来合计净流入超过85亿元。其中,国泰中证A500ETF获资金净流入23.88亿元,华夏中证A500ETF、鹏华中证A500ETF、易方达中证A500ETF获资金净流入均超过10亿元。

2025年1月10日,上交所发布《关于融资融券标的证券2024年第四季度定期调整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华泰柏瑞基金、富国基金、华宝基金、汇添富基金等十家公募旗下中证A500ETF纳入融资融券标的。

华泰柏瑞基金表示,对于场内投资者而言,ETF纳入两融标的意味着更丰富的交易策略和更灵活的操作空间;对于产品而言,被纳入两融标的有望进一步提升其场内流动性和活跃度,注入全新活力,有望为本就很火的中证A500指数再添“一把火”。即使2025开年A股整体波动有所放大,也未改变市场对于中证A500指数的布局热情。值得关注的是,自首批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ETF上市以来,中证A500ETF已保持了连续14周资金净流入。

对于后市,华泰柏瑞基金认为,通过近期决策层释放的信号可以预期,2025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进一步发力,国内经济将维持较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扩大内需政策方面,随着前期举措落地起效,叠加增量政策加量扩围,未来内需持续改善具有较强确定性。同时,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动能的相关行业未来仍有望成为政策的主要发力方向。因此,中证A500指数产品兼具行业覆盖度和市值代表性、围绕核心资产和新质生产力双轮驱动,有望在市场的整体复苏趋势中进一步受益。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上市航司上月旅客周转量 实现双位数增长
下一篇:预期最高收益率超5% 银行力推结构性存款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