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车开到了符离集,符离集端出的是烧鸡……”地处京沪铁路沿线的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集镇,因白居易的一句“离离原上草”家喻户晓,又因一道符离集烧鸡名扬四海。
随着时代的发展,符离集烧鸡凭借互联网从当年绿皮火车上的美食,走上了更多家庭的餐桌。烧鸡产业做大做强的背后,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统筹支持县域富民产业、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提升“三农”领域信贷产品适配性,营造出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
为了让烧鸡“飞”得更远,1992年,符离集刘老二烧鸡第三代管理人刘勇奎退伍回乡专门从事烧鸡运营,优化管理体制、改革生产设备、改进卤制工艺,销售渠道从“提篮小卖”扩展到线下推广和线上销售。截至2024年底,刘老二烧鸡在宿州市区拥有30家直营门店。
正是这些遍布大街小巷的烧鸡直营门店,成为刘老二烧鸡与银行机构的合作起点。
“烧鸡都是当天卤制当天销售,即使是采用真空包装,保质期也都在7天到1个月,大多是当天拿货、当天销售、当天回款,资金流动方面没有压力,倒是每日直营店的账目核算让人头疼。”据刘勇奎介绍,店铺日间各自收款,日终统一汇总至公司,每日核算工作量大,难度也大。
当地银行机构在上门走访中了解到刘勇奎的情况,向其推荐了商户收单服务,并请第三方软件公司按照烧鸡门店的需求量身打造了收银系统,实现公司对门店账目的实时核对,不仅有效减轻了工作量,对账准确率也大幅提升。
2022年,刘勇奎有了新身份——符离镇符北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作为民营企业老板任村第一书记后,刘勇奎通过“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形式,在全村建立产业利益联结机制,打造烧鸡产业联合体,带领村民成立养鸡、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本村扶持了一批有养殖基础、种植基础的专业户。
为了保证土麻鸡的肉质,饲料和养殖环境都有严格要求,鸡的疫苗成本也比普通的要高,种植鸡饲料相关作物和养殖土麻鸡的投入也相对较多,很多村民想搭上致富快车,又因投资成本望而却步。刘勇奎又一次想到了金融机构提供的乡村振兴服务。
通过农担、“总对总”等担保方式,当地银行机构迅速为符北村近10户农户办理了流动资金贷款,进一步稳定了原材料货款。这也成为符北村在实现乡村振兴路上的一抹亮色。
近年来,我国金融管理部门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措施,强化乡村振兴领域金融要素保障。目前,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明显提升,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逐渐完善。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涉农贷款呈现“总量扩、占比升、利率降”的特点:2024年三季度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51.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比各项贷款高3.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4.42万亿元。
如何持续加大对“三农”领域的资源投入、优化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召开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提出,要探索差异化融资服务模式,增加信用贷款供给,推广农业设施、活体畜禽等抵质押贷款。实施好创业担保贷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支持农民致富增收。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深化金融科技赋能,健全层次分明、优势互补、有序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汪雯羽认为,要多维度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金融机构对重点群体的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相关部门应给予宽松的探索环境,鼓励金融机构继续探索各类乡村资产的抵质押方式,通过机构间合作优势互补,分散风险,突破现有业务瓶颈。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需要打造乡村振兴综合金融生态。未来应针对乡村发展优化倾斜信贷资源、强化保险、赋能资本市场,缩小金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真正让金融助力乡村发展。
(责编:汪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