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化工景气度低 产业链企业借期货工具加强风险管理

魏书光    2025-01-07 11:04:51    证券时报网

刚刚过去的2024年,化工产品价格呈现整体下行趋势,PVC、乙烯等产品均跌出4年来新低,众多产业链企业遭遇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面对行业寒冬,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主动强化对期货工具的掌握和运用,提升自身风险管理与应对能力。

净利润规模有所下滑

2024年12月以来,国内PVC期货价格持续在5000元/吨关口徘徊,暂未脱离4年来低点。从整体上看,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也持续处于下行态势。截至2024年12月30日,化工在线发布的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CCPI)收于4310点,年内跌幅达到6.7%,较2021年10月19日历史高点6467,已经下跌了33.4%。

伴随着产品价格的下跌,化工行业的利润也不断下滑。东财Choice数据显示,2022年中信基础化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6699.52亿元、净利润2404.58亿元;但到了2024年前三季度,中信基础化工行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下降至18858.97亿元、1088.04亿元。按月均数据测算,化工行业的营业收入较两年前高点仅下滑不到6%,净利润却下滑了40%。

化工行业景气度低迷,使得整个板块的估值持续徘徊在历史底部。统计数据显示,中信一级基础化工指数2024年涨幅为-3.35%,跑输上证综指(年度涨幅12.67%)16.02个百分点,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靠后。

目前,国内已公布、在建和拟建以及计划“十四五”末投产的乙烯产能还有3475万吨/年,产能推高仍在持续。据了解,其他基础化工原料也多处于产能投放高峰,供给端的市场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提高期货市场参与度

面对行业持续低迷的状况,化工企业纷纷尝试多种方式加以应对,其中参与期货市场开展风险管理受到了很多企业的青睐。

据物产中大嘉悦(浙江)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涛介绍,乙二醇行业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相对低迷,供应商锁定利润意愿强烈,特别是华东地区的主要供应商,对卖出远期产能的需求十分迫切。

“针对此情况,在利用基差工具与上游企业开展贸易的过程中,我们大量承接其卖盘,并通过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操作。”张涛表示,“乙二醇价格在高位时,下游聚酯厂通常不会大量采购,我们利用期货工具帮助上游企业锁定销售价格;在价格下跌时,再将产品销售给下游聚酯厂,确保在不同行情中,上下游企业均能获得一定收益。”

上月初,国内专注于避险交易及避险资产配置的综合服务商“避险网”公布了上市公司套保数据统计快报。报告显示,2024年前11个月,发布套保相关公告的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已达1408家,较2023年同期增加189家,整体套期保值参与率达26.84%,较2023年同期提高了3.3个百分点。

此外,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于2024年9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共有242家上市公司参与大商所市场交易,较2022年增加59家。2024年,大商所能化板块期货日均持仓量为313万手,产业客户持仓占比达到37%,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据了解,上市公司在大商所化工品种上的参与度整体较高,尤其是聚乙烯等多个化工品种的持仓份额、成交份额均高于市场整体水平。

作为我国企业的优秀代表,上市公司对于期货市场的青睐,显示出我国期货市场凭借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不断提升对实体经济参与主体的吸引力、号召力。

加强价格风险管理

展望2025年,全球关税政策、能源战略以及地缘政治等直接关系国际贸易往来成本的因素,或将深刻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进而波及化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盈利情况。

2024年12月,欧佩克国家宣布再度推迟增产计划,并预告可能进一步将解除整体减产的时间推迟至2026年年底,市场对油价的未来走势并不乐观。

国金证券基础化工首席分析师陈屹认为,多数大宗化工产品的竞争压力明显加剧,且由于部分行业的新增供给投产时间不长,产能自然出清需要的时间相对较久,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成本延伸至配套管理和软实力等领域,对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旭表示,化工贸易商等供应链企业以贸易采购、物流、仓储、金融和信息等一体化供应链综合服务为基础,能够充分发挥期现货市场功能作用,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已成为稳定国内化工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力量。

周旭强调,“如何利用期现货市场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稳定生产经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已成为越来越多化工产业链企业的必修课、必答题。”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三部门:到2029年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下一篇:欧元区去年12月通胀率升至2.4%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