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从“加快”到“加紧” 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含绿量”

欧阳易佳    2025-01-03 11:23:50    人民网

2024年11月14日,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随着一辆新能源汽车缓缓驶出生产线,我国新能源汽车迎来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

从起步走到加速跑,我国变道换轨闯出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赛道,成为绿色转型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我国一以贯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发展。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9项重点工作,其中之一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从“加快”到“加紧”,一字之差,有何不同?释放出哪些信号?

“一个字的微调,背后蕴含的是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对绿色转型发展紧迫性的深刻认识。”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告诉记者,这不仅向国内外传递出中国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积极应对全球环境挑战的决心,也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认为,要以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统领,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继续巩固扩大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集中打造一批绿色低碳产业集群,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业所占比重。

“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不能简单淘汰传统产业,而是要着力加强绿色低碳科技领域基础研究,激发颠覆性技术创新,大力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广泛使用。”中国社科院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史丹认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要激发颠覆性技术创新,大力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广泛使用。通过绿色财税、绿色金融,积极引导传统产业进行设备更新,采用更为先进的绿色技术和绿色工艺,改进产品设计,进一步强化资源的集约利用、循环利用。

史丹表示,我国要坚持发展实体经济,要以绿色产业链和绿色供应链建设为抓手,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比如,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工业和绿色服务业,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节能节水和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模式,以新模式新机制,加快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仅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业机遇。

王遥表示,在绿色低碳产业领域,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清洁能源、环保设备制造等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企业应从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加强战略规划与布局,加大绿色研发投入,聚焦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绿色服务的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王遥说。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券业重回报 践行多次分红 首现特别分红
下一篇:政策红利释放 入境游持续升温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