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贵广高铁一线牵 民族风情酣畅游

庞革平 莫育杰    2025-04-18 18:05:43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无限春光映入眼。沿着贵广高铁从黔东南穿越桂西北至粤港澳大湾区,风驰电掣的高铁动车组列车载着南来北往的旅客踏青、赏春,观甲天下山水、品特色民族风。

连接贵州、广西、广东三省区的贵广高铁,串起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桂林、阳朔等民族风情独特、自然风光秀美的地区,被称为“最美民族风情线”。高铁串珠成链,激活沿线文化旅游业发展“一池春水”。

 

动车驶过贵广高铁阳朔段幸福源大桥。秦昱翔 摄

 

三江:茶山侗韵惹人醉

春雨过后,桂西北的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布央村仙人山景区云雾缭绕,宛若仙境。漫山遍野青翠欲滴的茶树间,游客或看茶艺表演,或赏奇美风景,或打卡拍照,好不热闹。看着眼前的景象,布央村村民杨梦喜笑颜开:“今年茶叶不愁卖!”

今年33岁的杨梦是土生土长的三江人,2009年嫁到布央村,与丈夫一起种茶。仙人山海拔600—900米,素有“高山出好茶”的美誉。虽然茶叶品质好,但由于交通不便,酒香也怕巷子深,茶叶并不好卖,种植面积并不大,每年收入不足2万元。

2014年12月底,贵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三江迈进高铁时代,融入粤桂黔3小时旅游经济圈。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曾经养在深闺的仙人山景区渐渐火起来了,特别是节假日,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打卡游玩,也为当地茶叶打开了销路。

看到茶叶销售越来越好,杨梦便与丈夫将茶叶种植面积扩大到10亩,随着茶叶价格不断攀升,他们的收入也水涨船高。2020年,杨梦又在布央村经营茶叶销售门店,将自家茶叶炒制好,直接销售给游客,收入更是丰厚。“高铁开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茶叶商机,现在我们每年收入15万元左右,日子越来越好了。”杨梦介绍。

贵广高铁开通十年间,三江摸索出“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发展思路,仙人山景区的茶园变身“天然舞台”,茶农与游客共舞采茶“交响曲”。该县将茶产业链延伸至文旅领域,推出茶园观光、采茶制茶体验、侗族文化展演等多元业态,吸引大批游客前往,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繁荣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高铁带火三江旅游业,也带火了民宿经济。在三江县城浔江河畔的月亮街,坐落着9家大大小小的民宿,“月亮宾馆”是最具代表的一家。老板吴艳仙介绍,她家有36间客房,高铁开通后,生意越来越好,现在周末入住率基本达到90%以上,收入稳定可靠,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恭城:油茶香里品丰年

2025年1月16日,“世界市长对话·南宁”活动在南宁开幕,来自中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等8个国家12个城市市长或市长代表齐聚邕城。他们体验了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活动中,油茶吸引了现场嘉宾的关注。

油茶,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的一张靓丽名片,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打油茶”。关于油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当初是世代居住山区的瑶民为了“去湿化瘴”而发明的一种保健饮品。油茶口感独特、营养价值丰富,长期以来都是瑶民款待贵客的“珍馐”。2022年,“瑶族油茶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周末,距离恭城高铁站仅3公里远的凤凰山油茶斑鱼馆宾客盈门。餐馆负责人朱燕玲介绍,在高铁开通前这家店就开始经营了,但客流量不大,生意不温不火。贵广高铁开通后,店里的生意一下子火了起来,成了网红打卡点。“高铁开通后,我们的生意比以前好得太多了,来自南宁和广东的客人多了近40%,特别是周末和节假日,我们接待人数达到了3000人左右。”朱燕玲说。

当前,恭城站每天停靠动车60多趟,通达广州、福州、南宁、成都、重庆等地。大量游客乘动车涌入恭城,作为当地美食代表的油茶声名远播,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油茶馆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如今,恭城县城内大大小小的油茶餐馆达240多家。

借助高铁带来的发展机遇,恭城加快推进油茶全产业链布局,加强油茶原辅料种植及深加工研发力度,推动油茶产业生产迈向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目前,恭城油茶原辅料种植面积24万亩,其中茶叶1.12万亩,产量超15万吨,全县有7家工厂化生产油茶的加工企业、200多家辅料加工作坊,桂林市以经营油茶为主的门店有1800多家,营业收入约40亿元。

目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恭城油茶)融合创新发展产业园项目在当地火热推进。一期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研发、生产、检测、展示、电商、物流、文旅等功能为一体的油茶产业园区。

 

阳朔县兴坪镇山水风景。李洪锐 摄

 

阳朔:如画山水引客来

“天青色等烟雨,我在阳朔等你”,一句改编的歌词唱出了春天广西阳朔县兴坪古镇的奇美。春日的古镇烟雨蒙蒙、如诗如画,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游玩。

从阳朔高铁站下车,转乘旅游大巴行驶约8公里便到达兴坪古镇。镇上,青砖灰瓦马头墙,石板路面沧桑多,古香古色韵味浓。街道两旁民宿、餐饮及特产店热闹非凡,最为醒目的就是古镇中心的古榕饭店,一棵老榕树便是他们的招牌。刚赏完美景的游客走进饭店,老板娘韦玉慧赶忙迎上来招呼客人。“高铁开通后,来兴坪游玩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意自然也越来越好。”饭店生意的火爆写在韦玉慧笑容灿烂的脸上。

沿着古镇往西穿桥而过,不久便到了第五套人民币20元纸币的背面图案取景地。从广州过来的黄先生左手拿着20元纸币与老伴拍照留念,右手高举的手机把他们美好的笑容留在绝美的山水中。“从广州乘高铁过来真的很方便,每天有30多趟车,2个小时左右就到了,我们经常过来游玩,特别是春季的烟雨漓江,每次游完都意犹未尽。”退休后的黄先生把兴坪当成了家里的“后花园”。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阳朔站站长刘敏锐介绍,今年以来,阳朔站到发旅客50多万人次,其中旅行团有237个,以粤港澳大湾区的游客为主。其中3月份以来,客流量同比增长13%。面对旺盛的出行需求,铁路部门加大对兴坪旅游的运力支持,根据客流变化动态优化列车开行方案,实行“一日一图”。目前,阳朔站每天停靠动车组列车60趟,方便游客进出兴坪游玩。

高铁通兴坪,千年古镇焕发新活力。兴坪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秦巍介绍,今年一季度该镇接待游客量同比实现较大幅度提升。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看港口流量如何变成经济增量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