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年内A股新增56单回购计划 近一半获专项贷款支持

吴晓璐    2025-02-06 11:02:16    证券日报

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2月5日,超400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金额合计132.98亿元。另据记者梳理,期间55家上市公司披露56单回购计划,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91.16亿元,其中接近一半回购计划获得金融机构股票回购专项贷款资金支持。

市场人士认为,在政策支持和鼓励下,今年上市公司回购规模有望稳步增长。

电子等三行业回购金额较高

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发布多项政策鼓励引导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例如,去年11月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要求,上市公司通过股份回购、现金分红、并购重组等方式,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

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发文表示,全面落实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加大上市公司分红、回购激励约束,倡导注销式回购。

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上市公司实施回购1476亿元,创历史新高。2025年以来,上市公司回购热情不减,截至2月5日,超400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金额合计132.98亿元,其中有27家回购金额均超过1亿元。

从行业来看,电子、医药生物、基础化工行业回购金额较高,分别为15.35亿元、14.75亿元和10.10亿元。

中央财经大学资本市场监管与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晓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子、医药生物、基础化工等行业回购金额较高,背后可能有两方面驱动因素:一方面在于行业周期性调整与估值修复。比如,受全球半导体周期波动、技术迭代的影响,电子行业部分公司可能因短期业绩承压导致股价被低估,回购旨在传递管理层对技术竞争力的信心;另一方面在于现金流充裕与资本结构优化。电子和医药行业头部公司通常具备较高的毛利率和稳定的现金流,在缺乏高回报投资项目时,回购成为优化ROE(净资产收益率)和提升股东回报的直接手段。同时,回购股份可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绑定核心人才。

回购注销提高股东回报

从年内新增的56单回购计划来看,有39单回购金额上限超1亿元(含)。其中,复星医药、中恒集团、上海莱士、顺发恒业等4家公司回购金额上限超过5亿元(含)。

回购注销可以增厚每股收益,进一步提高股东回报。据记者梳理,上述56单回购计划中,有6单明确回购股份全部用于注销并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比如,中恒集团1月24日发布2025年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方案的公告,拟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A股)股票,并将回购的股份全部用于注销并减少公司注册资本。回购金额不低于3亿元(含)且不超过5亿元(含)。

众合科技在年内发布了2单回购计划,一单用于注销,一单用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2单回购计划合计金额上限为1亿元,资金来源均为公司自有资金及股票回购专项贷款资金。

“注销式回购能够提升每股收益,优化股权结构,并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促使股价更好地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

回购专项贷款带动效应显现

股票回购专项贷款降低了上市公司回购成本,受到市场欢迎,带动效应逐步显现。今年1月份,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

年内新增的56单回购计划中,有26单回购资金来源涉及股票回购专项贷款资金,占比46.43%。

比如,顺发恒业公告称,公司将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回购公司部分A股股份,回购金额不低于2.5亿元(含)且不超过5亿元(含)。回购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及股票回购专项贷款资金。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行承诺将为公司提供不超过4.5亿元的股票回购贷款,贷款期限3年。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有助于上市公司积极进行市值管理,优化资本结构,促进市场交易的活跃。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春节消费市场亮点多活力足
下一篇:小城里的特色小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