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可以让碳市场有更好的价格发现机制和流动性;可扮演经纪人的角色,为碳资产交易提供便利,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券商可开发出相关金融衍生产品,丰富市场供给。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顺利完成,2024年成交额逾180亿元,创上线以来年成交金额新高,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提升。多家企业披露碳配额清缴情况,部分企业通过出售碳配额获得收益。此外,证监会近日批复,新增8家可通过自营业务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证券公司,全国碳市场交易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年成交额创新高
生态环境部近日表示,2024年全国碳市场配额交易及清缴工作顺利结束。2024年市场运行平稳有序,活力进一步提升,重点排放单位碳减排意识持续增强,碳配额清缴完成情况全面趋好,全国碳市场推动全社会实现低成本减排功能不断显现。截至2024年年底,2023年度碳配额应清缴总量52.44亿吨,碳配额清缴完成率99.98%。
我国碳市场已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2024年,纳入全国碳市场2023年度配额管理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共计2096家,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2亿吨,在242个交易日中碳配额成交量1.89亿吨,成交额181.14亿元,创全国碳市场2021年上线交易以来年成交金额新高。
全国碳市场已经历三个履约期。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碳配额累计成交量6.3亿吨,累计成交额430.33亿元。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碳市场交易价格稳中有升,最高价106.02元/吨,最低价69.67元/吨,年末收盘价97.49元/吨,较2023年年末收盘价上涨22.75%。2024年的交易主要集中在四季度,12月成交量7536.55万吨,为该年的月度成交量峰值。
国泰君安期货高级分析师唐惠珽表示,2024年全国碳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上升,年内换手率3.5%,2021年、2023年换手率仅在2.0%附近。市场活跃度提升的原因:一是全国碳市场由“两年一履约”变为“一年一履约”;二是新增碳配额结转规则,减少了盈余企业“捂货惜售”现象,增加了市场流通配额。
2025年全国碳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生态环境部2024年9月发布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将在2025年年底前完成首次履约工作,新增重点排放单位约1500家。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后,预计2025年全国碳市场的碳配额将达到80亿吨。唐惠珽表示,届时全国碳市场覆盖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比例将达到约60%。
多家企业从碳交易中获利
多家企业宣布完成2024年全国碳市场履约工作。中国石油近日宣布,集团已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的碳配额清缴,通过为控排企业采购全国碳配额、全国温室气体核证自愿减排量,并进行履约置换等方式,充分发挥降本增效作用,目前累计交易国内碳资产近2400万吨。
中国石化近日宣布,集团公司17家有自备电厂企业全部完成在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的碳配额清缴,这标志着集团公司提前完成全国碳市场履约工作。
中国华电表示,2024年12月13日,中国华电全部重点排放单位圆满完成全国碳市场2023年度履约清缴工作,连续三年成为全国首家完成100%履约的电力央企。中国华电持续完善碳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碳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和低碳数智化管理平台优势,确保碳排放数据真实、准确、完整,为提前完成碳配额清缴履约夯实数据基础。
2024年10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的《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引入了碳配额结转规则,鼓励碳配额盈余企业出售碳配额。据兴业碳金融研究院测算,为实现收益最大化和结转碳配额量最大化,碳配额盈余企业需要净卖出自有余量的40%。
2024年,多家上市公司通过出售碳配额获得收益。
山鹰国际2024年9月发布公告称,拟出售碳配额约100万吨,出售价格不低于90元/吨(含税),交易总金额约9000万元。2025年1月4日,山鹰国际发布公告表示,已累计出售碳配额77.52万吨,预计影响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26.55万元。
2024年11月,新疆天业发布公告称,计划出售不超过70万吨(含)的结余碳配额,出售价格100元/吨(含税)左右,预计交易总金额7000万元。所得资金将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经营,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另外,新中港出售碳配额结余量17.49万吨,预计影响2024年度净利润1206.79万元。富春环保出售全资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2019年至2022年碳配额结余量26.79万吨,成交均价94.57元/吨,预计影响2024年度净利润2024.63万元。
唐惠珽表示,过去三年,全国碳市场买方需求均由碳配额盈余企业自愿卖出碳配额来满足,且碳配额盈余企业普遍存在惜售心理。新增碳配额结转规则增加了市场流通碳配额,并有望削减市场结余碳配额。
券商有望参与碳交易
2024年12月24日至25日,西南证券、广发证券、国信证券、招商证券、兴业证券、国元证券、财达证券、长城证券8家券商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证监会复函,公司自营业务可在境内合法交易场所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国元证券表示,此次获批是公司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助力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及实现双碳战略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随着全国碳市场不断发展,公司将以此业务资格为依托,积极探索碳配额交易、碳金融产品设计与创新等方式,丰富业务种类,提升综合绿色金融服务能力。
截至目前,共有16家券商的自营业务获准参与碳排放权交易。2024年2月,中信建投、东方证券、申万宏源、华泰证券、中金公司、华宝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自营业务获准参与碳排放权交易。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分别于2014年、2015年获得上述业务资格。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中财绿指首席经济学家施懿宸告诉记者,券商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可以让碳市场有更好的价格发现机制和流动性;可扮演经纪人的角色,为碳资产交易提供便利,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券商可开发出相关金融衍生产品,丰富市场供给。“目前全国碳市场交易大多集中在年底,推动力来自控排企业的履约需求,市场活跃度有限。券商入局后,有望提升市场活跃度,为控排企业增添减碳动力。”
2024年12月19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宣布,联合上海期货交易所共同编制上海碳价格指数,旨在综合反映碳市场各交易品种价格水平的整体变化,帮助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评估不同碳减排项目的风险和收益,从而发现更具潜力的投资标的。
不过,施懿宸表示,券商获得证监会复函只是第一步,未来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还需要全国碳市场主管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
(责编:汪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