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银行消费贷营销热 利率降至“2”字头

李冰 熊悦    2025-01-13 15:40:32    证券日报

春节临近,消费贷市场又开始火爆起来,各大商业银行轮番开启消费贷“花式”营销。记者调查了解到,近期,多家银行正以限时免息、利率折扣、优惠利率券等方式,将消费贷利率降至“2字头”,甚至有银行推出利率“团购价”。

受访专家表示,消费贷利率调降背后受多重因素推动,包括消费贷市场竞争加剧背景下银行以低利率争夺市场份额,促消费政策导向下银行降低利率刺激客户消费需求,以及银行零售业务结构调整需求等。消费贷利率并非越低越好,银行之间竞争需要避免价格战。伴随消费贷市场的拓展,银行在产品设计和营销推广等方面需注意合规与监管要求。

消费贷营销花样翻新

近期,招商银行、北京银行、杭州银行等多家银行正掀起新一轮消费贷营销热。多家银行为吸引客户贷款,消费贷产品花样翻新,甚至有银行推出消费贷利率“团购价”。

根据某农商行客户经理向《证券日报》记者提供的某款消费贷产品营销信息显示,新客户成为“团长”可享受最低2.68%的优惠利率,最长借款期限为24期。

该行客户经理向记者介绍该款产品“团购”机制时表示:“新客户可以使用该消费贷产品申请贷款额度,审批下来后会有一个基础利率。如果想获得优惠利率,新客户可以在线上生成一个产品二维码当‘团长’并邀请其他新客户参团。其他新客户申请贷款额度审批通过后,系统会向团长发放利率优惠券,其他新客户无需使用获批贷款额度,团长便可享受利率优惠。”

目前,多家银行的消费贷产品最常见的营销方式包括给予客户直接的利率折扣、提供一定的免息期、发放利率优惠券等,不过诸多优惠面向的是新资金客户。

例如,近日招商银行加大对旗下信用贷款产品“闪电贷”的推广力度,通过推出年化利率优惠、定时抢2.68%利率券、发放利息折扣券等方式,吸引客户建额和提款。记者注意到,去年以来至今,招商银行发放的“闪电贷”利率券,利率已从“3字头”降到“2字头”。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轮消费贷营销热中,国有大行的积极性颇高,有的国有大行消费贷利率也有所下调。另外,除了利率,贷款额度、期限、还款方式等也是各家银行营销的侧重点。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示:“随着消费贷市场的扩展,监管部门对消费贷的合规性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银行需确保业务符合相关要求,避免因违规操作而受到处罚。”

消费贷仍有市场空间

叶银丹认为,除了注意合规与监管要求,银行发力消费贷业务时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加强风险控制和贷后管理;二是采取合理定价策略,确保盈利可持续性。银行应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定价,避免过度依赖低利率竞争;三是需要注意对合作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根据合作内容、风险程度对合作机构进行分类管理,确保合作机构与合作事项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四是精准定位客户群体,对消费贷产品进行多元化创新。银行应根据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推出精准的消费贷产品。另外还应确保客户的个人信息和交易数据安全,避免数据泄露和滥用。

在持续提振消费的政策引导下,银行陆续对消费贷利率进行调整。如重庆银行管理层此前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该行自营消费贷款产品“捷e贷”整体发展较为迅速。从客群来看,“捷e贷”主要以该行代发客户、企事业单位员工和信用资质较好的客户为主;从余额来看,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捷e贷”余额较上年末增长超70%。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预计2025年银行仍然会继续发力消费贷。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判断,叶银丹表示,一是政策环境的支持;二是消费市场潜力大。特别是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服务类消费以及“首发经济”“冰雪经济”等新消费场景,市场需求有望实现更大突破,银行发力消费贷可以满足消费者在这些领域的信贷需求,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三是银行自身的战略需求。低利率环境下,银行面临传统存贷款业务收入增长乏力的压力,消费贷成为重要的盈利增长点。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鹏飞表示:“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扩大消费,银行发力消费贷不仅是业务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因此,2025年消费贷仍然是银行重点发力的业务。但在此过程中,银行需要做好客户的准入工作,满足客户合理的消费信贷需求,同时要维护好良好的市场秩序,做好风险管理。”

叶银丹预计,2025年,银行还将推出更多场景化的贷款产品。银行将通过与电商平台、零售商、旅游公司等合作,推出更多与消费者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场景贷款”产品。例如,旅游消费贷、教育培训贷等,通过场景化贷款,银行可以增加客户黏性,提升消费贷整体渗透率。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海里“长”出采油树
下一篇:3100万辆,这份答卷含金量十足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