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帮企业量身定制全链条研发体系

海里“长”出采油树

本报记者 李 蕊    2025-01-13 07:47:39    人民日报

观察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可以直观感受中国经济脉动。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针对企业经营中的关切诉求,加强政策支持和优化监管服务”。在山东东营,相关部门牵线,帮中小企业量身打造“高校+央企+研发机构”的全链条研发体系,多方助力企业突破研发瓶颈。让我们跟随记者,探究采油树如何“萌芽”“生长”。

——编  者

 

“两年来,已经有11棵‘大树’下海采油了!”拍着身旁近两倍于自己身高的浅水水下采油树,山东东营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隋中斐语带自豪。威飞的水下采油树已在国内多个海域实现工程化应用并走向全球。

“大树”如何下海采油?

“水下采油树就像油气田井口的‘水龙头’,将地层深处的油气与运输管道相连,控制油气的开采速度,实时监测和调整生产情况,是水下石油生产的关键设备之一。”隋中斐介绍,水下采油树有1358个零部件,涉及材料工程、水下防腐工艺等多个专业,设计、加工、组装难度大,全球仅少数几家公司掌握设计制造工艺。

“渤海是典型的浅水水域,航运繁忙、渔业发达,油气田开发协调困难。几十个油田、数百口油井,每年有几百万吨原油产量不能释放。”威飞公司副董事长刘化国说。抓住这一市场机遇,2019年,威飞下大力气对水下采油树进行技术攻关,但研发资金与人才、技术力量都不足,作为技术带头人的刘化国深感压力巨大,“有时感觉空气都是凝滞的”。

“一定要帮企业啃下这块‘硬骨头’。”东营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扈献文经常走访辖区企业,得知威飞研发存在困难,他第一时间想到东营石油技术与装备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

东营高新区背靠胜利油田,经过多年发展,形成颇具规模的石油装备产业基地,建成研究院、国家石油装备产品质检中心等近30个服务平台,从“政产学研金服用”全链条帮助辖区企业解决技术创新和发展难题。

“研究院与国内有关高校、胜利油田等大型企业联系密切,了解到威飞的需求后,从破解具体工程与工艺难题入手,为企业进行人才与技术的‘牵线搭桥’。”研究院院长曹国光介绍。不久,威飞牵手央企成立集科研、中试、产业化于一体的山东省海洋油气钻采关键装备技术创新中心。

这是一套为威飞量身打造的“高校+央企+研发机构”全链条研发体系:10余个专业互相配合,绘制1264份图纸,编制450份技术规范……再加上威飞自身的水上采油设备研发与生产经验,仅一年时间,浅水水下采油树从图纸上“萌芽”。

进入车间生产,每一步都要精益求精。“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有一点闪失,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隋中斐记得,仅油管悬挂器这一个零部件,为了满足小于0.01毫米误差的加工要求,技术人员反复研讨推敲,终于解决了技术难题。生产过程中,只要企业有需求,研究院技术团队就会到达一线,甚至一路跟到零下18摄氏度的测试环境里记录检测数据,及时给出建议。

“除了技术与人才优势,研究院还有信息优势。”隋中斐说,生产时需要一款特殊水下液压阀,靠企业自己解决工期很长。焦灼时刻,研究院联系到国内一家专业企业,双方联合攻关,缩短了生产工期。

多方共同努力下,2022年7月17日,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浅水水下采油树开发项目在渤海海域锦州31—1气田点火成功,深埋于海底地下2000多米的天然气通过威飞生产的水下采油树稳定输送到平台火炬臂,单井试采气量每天可达31万立方米,可供约1500个家庭使用一年。

“种”下水下采油树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要让其“茁壮生长”。“量产一要完善零部件生产线,二要尽可能减少检测与运输成本。”隋中斐说,为了检测,25吨重的“大树”四处“奔走”,有的特种测试还要辗转千里到指定实验室进行,费时费力。“‘1到10’的阶段又是研究院帮了大忙。”隋中斐说,研究院给予专家和技术保障,2023年,山东唯一的水下采油树环境模拟测试实验室建成,“大树”不用出厂即可完成所有检测,有效降低量产成本。

如今,威飞构建起“1+N”的研发体系,建成国内最深的水下系统模拟实验平台,并建立从浅水到1500米水深的全体系产业链。市场扩大的同时,整体交付周期也缩短2/3,研发和生产能力大大加强。

“最近,研究院在和我们进行深海油气智能装备的联合研发,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走出车间,刘化国摊开一张图纸,“海洋油气蓝海广阔,端稳能源饭碗,我们大有可为。”

 

《人民日报》(2025年01月13日 第 02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多方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