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展现人民军队英雄风采,本刊陆续刊发军史题材纪实文学作品《百面战旗红》。这部作品由罗援领衔主编、叶征担任总策划、李玲负责召集团队创作,创意源于参加新中国70年大阅兵的百面战旗方队,讲述每一面战旗背后的动人故事,彰显每一面战旗蕴含的血性军魂,昭示了一支有精神、有灵魂的军队必定战无不胜!本期刊发第48篇文章。
荣誉战旗名称:战斗模范连
授旗时间:1941年9月
授旗时战斗序列:新四军4师9旅26团1营1连
授旗领导机关:新四军4师司令部、政治部
授旗前后主要战斗序列沿革:1938年12月,隶属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主力;1940年6月,隶属整编后的陇海南进支队2团;1940年8月,隶属八路军第5纵队3支队8团;19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3师9旅26团1营1连;1941年9月9日,改为新四军4师9旅26团1营1连;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9旅26团1营1连;19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6师17团1营1连;1949年2月,全军统一整编为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21军63师188团1营1连;1953年2月,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1军63师188团1营1连;1958年8月,为北京军区第21军63师188团1营1连;1967年2月,为兰州军区第21军63师188团1营1连;1985年9月,为兰州军区第21集团军63师188团1营1连;1996年10月,改为武警第63师188团1营装甲防爆车连;现为武警青海总队机动某支队防暴装甲车中队。
战旗精神:赤胆忠诚、英勇顽强、敢打必胜、永当模范
在我军百面战旗方阵中,有两面十分相似的战旗迎风招展。驻足观之,同样叫“战斗模范连”,又同样在抗日战争时期授旗,一面属于八路军129师386旅769团3营10连,一面属于新四军4师9旅26团1营1连。战斗在晋中的10连作为大名鼎鼎“夜袭阳明堡”主角,步兵炸毁24架日军飞机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而战斗在苏北的1连却鲜为人知。事实上,我军每面战旗都壮美如画,都是烈士鲜血浸染而成,“战斗模范连”1连战旗同样别具风采。要了解1连模范事迹,有必要走进青海武警所属防暴装甲车中队,透过这支“战斗模范连”传人一座座移动的钢铁堡垒,以及中队荣誉室“赤胆忠诚、英勇顽强、敢打必胜、永当模范”的铿锵誓言,回望抗日战争的连天烽火,重温“战斗模范连”喋血苏北的战斗历程。
血战许庄,获得殊荣
1941年1月6日,国民党军7个师8万余人围攻新四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一时间黑云压城城欲摧,苏皖边区抗日力量受到重挫。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为扭转不利形势,1月25日,中央军委作出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打击“日伪顽”的重大决策,全军增编为7师1旅,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任政委。
随着新四军的迅速重组,3月初,1连所在的新四军3师进入皖东北,转战宿迁至泗阳之间,拉开了巩固苏北抗日民主政权、反击日伪顽军战斗的新序幕。
3师原为太行山上的老八路,转入新四军后,也带来了下山虎般的战斗作风。
1连隶属3师9旅26团1营,连长王敬之生在山东,具有齐鲁人的彪悍、缜密双重特点,虽为基层指挥员,却已显示出大将风度。1945年他调入东北,担任了牡丹江军区2团团长,率领曲波、杨子荣等英雄连续剿灭了谢文东、座山雕、九彪等惯匪,是脍炙人口的传奇小说《林海雪原》“201”首长的原型之一,被广为传扬。这是后话。
此时,王敬之率领1连行进在六塘河岸上,队伍里传来轻快的脚步声和愉悦的私语声。王敬之传令:加快速度,保持肃静。
官兵内心亢奋是有原因的,他们大都是本地人。1连的前身为邳县救国团抗日义勇队,是邳县的第一支抗日武装,也是陇海游击支队组建时的骨干力量。作为苏北人民的子弟兵,在家乡抗日杀敌,每个人都有使不完的力气。
1连此行是随26团1营进攻泗阳以北的张家坝,执行消灭勾结日伪、摧残抗日民主政权反动刀会的任务。由于刀会背后有日伪撑腰,第一次攻打没有彻底解决问题,这是第二次出手,上级要求务必将其铲除。
1连和兄弟连队激战一天,全歼了反动刀会,毙伤匪徒500余人,给当地正为皖南事变弹冠相庆的日伪顽军当头一记棒喝。从此,“新四军杀回来了”的消息不胫而走,令日伪顽军噤若寒蝉,气焰锐减。
开展苏北地区抗日斗争,就必须粉碎日军“以战养战”“以华治华”的阴谋,打掉日伪顽军一个个据点,逐步将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这次26团首先拿反动刀会开刀,重拳出击,起到了震慑敌人、鼓舞民众的极佳效果。
26团团长罗应怀决定乘胜追击,扩大战果。3月末的一天深夜,罗应怀和政治处主任李浩然带领1、3营,又对许庄、仰化集的顽军据点发动突袭。
王敬之奉命率领1连担任主攻。他们在当地群众帮助下,悄悄迂回到沭阳以西,渡过大运河,对许庄形成合围夹击之势。
借着月色星光,王敬之仔细观察了许庄周围环境。许庄是个很大的村镇,一面靠河,三面有炮楼,土围墙足足3米多高,外围构筑了铁丝网等工事,在平原上显得十分突兀。“要攻进许庄,必须先撕开外围。”他心里盘算着。
不久,3营在东南方向的仰化集率先打响,尖厉的枪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只听许庄百余敌人一阵慌乱,吆三喝四登上炮楼。按照预先方案,王敬之立即命令向敌开火。
敌自恃工事坚固,易守难攻,又有7挺机枪居高临下,火力凶猛,气焰十分嚣张,一面负隅顽抗,一面骂声不绝。
由于1连没有重武器和攻坚设备,战斗打响后,发动了10余次进攻,却难以靠近敌穴,迟迟无法打开突破口。
几小时后,天色渐明,夜战的有利条件丧失,见战士们纷纷倒在密集火网下,王敬之心急如焚。僵持之际,2排排长钟兴机主动请缨,要求单枪匹马打开通道。
王敬之点了头,立刻组织机枪掩护。冒着枪林弹雨,钟兴机左突右扑,竟然冲到了敌人炮楼外围,用钢钳“哗啦啦”将铁丝网剪开了一道缺口。
急红了眼的敌人发现后,集中火力向他扫射。子弹打在地上直冒烟,钟兴机不幸中弹牺牲。
1连官兵怒不可遏,高喊着“为排长报仇”,沿着钟兴机用生命开辟的通道发起连续冲击,炸围墙,攀炮楼,夺机枪,经1小时激战,终将敌人防御彻底瓦解,拿下了许庄。
许庄战斗,共毙俘敌军100余人,打死了敌沭阳县伪县长,缴获机枪7挺、驳壳枪16支。与此同时,仰化集也被3营攻破,缴获敌枪弹物资一批。26团再战告捷。
几场战斗虽然规模都不算太大,但起到了对敌的极大震慑作用,给笼罩在恐怖中的当地军民以极大鼓舞。通过一场场浴血战斗,新四军一点点改变了苏皖边区的斗争形势,不仅站稳了脚跟,粉碎了日伪顽军消灭新四军的图谋,还将新四军迅速壮大成华中地区最强劲有力的抗日队伍。
1941年9月9日,根据上级指示,新四军3师9旅与4师10旅对调番号,互换建制,改称4师9旅,旅团以下各级番号保持不变。
4师为表彰26团1营1连在皖东北作战中的骄人战绩,尤其是在许庄战斗中的卓越战功,授予该连“战斗模范连”光荣称号。
突围孙岗,绝地逢生
转眼到了1942年下半年,苏北抗日斗争形势得以改善。一年来,1连随26团转战江淮,越战越勇,连续拔掉了日伪顽军盘踞的一个个巢穴,巩固和扩大了苏北根据地。
此时,日军也改变了对华作战策略,加大对国民党投降派的诱降力度,减弱了对正面战场的进攻规模,集中力量巩固占领区,提出“肃清后方的抗日武装是当前第一位的基础性工作”新策略,并抽调17师团的清水旅团、13混成旅团一部为基干,总兵力万余人,由17师团长平林盛人统一指挥,采取分进合击战术,对新四军淮北抗日根据地“扫荡”过来。
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新四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外线牵制敌人,内线坚持斗争。4师在师长彭雪枫指挥下,展开了内外线结合的33天反“扫荡”作战,朱家岗战斗成了斗争的重要转折点。
12月8日,26团团长罗应怀、政委谢锡玉,收到了新四军4师9旅旅长韦国清、政委康志强电报,指示他们“于10日晚配合外线主力拔除日军金锁镇据点”。罗应怀、谢锡玉立刻掂出了分量,二话不说,马上进行战前动员。
王敬之出发前动员说:“以前我们是独立作战,这回是配合作战,是配合师主力拔除日军金锁镇据点。”1连官兵听到主力要打回来,无不欢呼雀跃,相信敌人蹦跶不了几天了。
12月9日黄昏,26团冒着寒风,从团部驻地急行军至泗阳县朱家岗。这里距离西北方向的金锁镇只有12里,部队一个急行军就能赶到。由于周围都是敌人据点,罗应怀、谢锡玉丝毫不敢大意,一进入作战地域就马上带着参谋人员观察地形,布置警戒,以防万一。
朱家岗是平原上突起的一片土岗,东西走向,长2000米、宽500米,包括孙家岗、曹圩、张庄、尤岗、朱家岗等几个自然村,东临洪泽湖,西靠安河,西北方向挨着金锁镇和青阳镇。除了南北各有一条抗日交通沟外,都是一望无际的开阔地,从军事角度看易攻难守。
这一带是淮北抗日根据地腹地,被日伪顽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冬季大“扫荡”第三阶段以来,日伪设立了诸多据点,彼此相隔很近,一旦某处据点遭到新四军攻击,其他据点便可迅速出援。
由于26团已经两天内连续打了三仗,加上长时间奔袭,战士们都极度疲劳。为了便于第二天攻打金锁镇,罗应怀、谢锡玉决定当夜宿营朱家岗一带,做好攻击金锁镇前的战斗准备。
为防止敌人偷袭,罗应怀与谢锡玉商量,将团部设在曹圩,将战斗力强悍的1连摆在西北一里离金锁镇最近的孙岗方向,担任前哨,并嘱咐王敬之“睡觉也要睁着一只眼”。
王敬之和指导员傅荣贤坚决落实首长指示,全连没有分散宿营,而是将1、2、3排分别集中驻扎在孙岗村三个大院内,以应对万一。
当夜,罗应怀、谢锡玉在团部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对消灭金锁镇敌人进行了具体部署。
1连战士们在孙岗忙着准备攻坚器材,摩拳擦掌,一派战前景象。
战场形势往往瞬息万变,正当26团宿营朱家岗、准备攻打金锁镇时,狡猾阴险的敌人却主动出击、抢先动手了。
26团一进驻朱家岗,日伪军的眼线就报告给了日军第81联队联队长金子笃。好大喜功的金子笃判断这正是其苦寻不到的新四军26团,连忙向师团长平林盛人报告,请求自己带队连夜偷袭。
平林盛人正愁找不到新四军主力,难以向上交待,立即批准了金子笃的建议,令其只许胜、不许败,为天皇尽忠。
金子笃大喜过望,迅速抽调3个大队加上少量伪军共1500余人,兵分三路,连夜向朱家岗扑来。
日军一路封锁消息,悄悄从青阳镇进至新行圩以北吴湾子,再转至界头集南李塘。12月10日拂晓,金子笃自东南向西北与金锁镇守敌会合,向26团发起偷袭。
金子笃的作战企图是,由东北曹庙、东南李塘两个方向压迫26团,将26团驱至安河及金锁镇、青阳镇两个据点之间聚歼。
12月10日凌晨3时,朔风劲吹,天空飘起雪花,日军由金锁镇方向摸来,突袭了1连的3人游动哨。5时许,闯进了1连驻地孙岗。1排岗哨发现后立即鸣枪示警,尖厉的枪声把村中半睡半醒的王敬之惊起:
“有情况!肯定是鬼子来了!”
枪声就是命令!他立即翻身冲出民房,一边派人向团部紧急报告,一边令各排进入预定阵地阻击敌人。
战斗首先在孙岗村东头3排所在的一座农家宅院东房院打响。雪夜中,日军蜂拥而至,头上的钢盔闪闪发光。3排机枪骤然响起。
孙岗位于26团团部曹圩西北仅一里多远,枪声大作后,仅过了几分钟,两条坏消息就传到了团长罗应怀耳里:一是鬼子包围了孙岗,现正一路向曹圩,一路向张庄逼近;二是西南、西边也发现了敌人。
敌人有1000余人,26团不到900人,而装备上敌优我劣,是坚守还是突围?紧急关头,湖北红安出来的老红军罗应怀临危不乱,决定先稳住阵脚再说,待援兵到达后伺机歼敌。
“这是想吃掉我啊,送上门来了,我还想吃掉你呢!”罗应怀恨得咬紧牙根,立即让副团长严光针对敌情拟制了作战命令:1营1连坚守孙岗,1营营长李光军率2连和重机枪排由张庄向孙岗方向跃进,随时准备沿岗北交通沟增援1连;2营调至曹圩,5连1、2排坚守圩北交通沟东、西两段,3排由副连长戴春涛带领去张庄接防,4连3排保卫曹圩东南门;3营7连向北侧击包围孙岗之敌,8连坚守朱家岗,挡住南边的敌人。
很明显,仗能不能打好,孙岗方向极为重要。“告诉王敬之,顶住敌人,争取时间,别让敌人给包饺子了。”罗应怀吼道。
不到一个小时,朱家岗四面炸裂,枪声如爆豆般密集,日伪军已将朱家岗围得水泄不通,战斗残酷激烈。
孙岗方向形势尤为严峻,由于位于前哨,首当其冲,敌众我寡,已成一片火海。
面对不断涌入孙岗的敌人,1连已经无法统一指挥,3个排只能各自为战。
孙岗村西的1排在排长卞绪先带领下,用机枪开路,集中火力杀出了一条血路,30多人突出敌人重围,转移到安河西马宅子,并立即向团部靠拢,报告情况。
2排和连部驻在村子中间,枪响后不久便被敌人重重包围。连长、指导员带领2排冲出大院,与敌人展开肉搏,仅四五个人杀了出去。
3排在村东头一个大院内顽强坚守,子弹打没了,就拔出大刀守住院门和院墙,敌人一露头就一刀砍下去。敌人扔进来的手榴弹,也被捡起来扔了回去。
一直到上午11时,敌人见3排坚守的大院久攻不破,孤注一掷,十几个敌人一起把院门撞开,冲了进来。3排排长与战士们毫不畏惧,与敌展开激烈肉搏,终将突入的敌人全部消灭。
敌人的军事围攻和政治欺骗都没有达到目的,便使用了残酷的手段——火攻,并将院落后墙挖了个大洞,让3排腹背受敌。
一时间,3排坚守的大院燃起熊熊大火。在支部书记贾西壁带领下,20余个头发烧焦、脸色乌黑、衣衫褴褛的战士手持大刀,高喊杀声,从烈火中冲了出来,再次与敌人展开了残酷激烈的肉搏战。
至下午2时,3排终因敌众我寡,全部壮烈牺牲。牺牲时有的战士手里紧紧握着带血的大刀,有的战士嘴里咬着敌人的耳朵……
3排浴血奋战9小时,减轻了团部的压力,为战斗转机创造了条件。
随后,日军又向26团团部驻地周边进行了猛烈炮轰和火攻。团部人员齐上阵,始终坚守阵地、浴血奋战,团长罗英怀亦被炮弹炸伤。
关键时刻,副团长严光将团里的“小鬼班”都用了上去。“小鬼班”12人,全是父母兄弟姐妹被日寇残害的十几岁孤儿,因死活不肯离开新四军,就编在一起边学文化边成长。经过战火洗礼的“小鬼”们,人小志大,打仗不输成人。班长周茂松表示:“谁怕死,谁狗熊!”
战斗中,“小鬼班”像小老虎般勇猛。班长周茂松壮烈牺牲,副班长小陈接着指挥,一枪击毙了个日本兵,又一刀将另一个往车下钻的日本兵砍死,拼死守住了团部阵地。
最后关头,4师主力增援过来了。9旅旅长韦国清骑着一匹黄骠马,带领骑兵连冲在最前面。
16时20分,惊慌失措的敌人乱放一阵炮后,掩护大队人马匆匆撤退。26团由防御立即转为追击,敌人遗尸弃械狼狈逃窜。
朱家岗之战,日酋第81联队联队长金子笃兴冲冲地攻来,丢下280具尸体灰溜溜地退走。
此次战斗,26团1营教导员吴承祖、团特派员宋云玺、电台台长李圣书、1连党支部书记贾西壁等73名指战员光荣殉国,团长罗应怀、营长张立业等40余人负伤。26团向死而生,打出了生机,打出了威名,被师长彭雪枫誉为“钢铁26团”。
战斗中,“战斗模范连”1连发挥敢打硬拼、不怕牺牲的老传统,在地处前哨的孙岗前赴后继,英勇杀敌,为全团赢得胜利作出了牺牲和贡献。
1943年,新四军在泗洪县朱家岗修筑了烈士陵园,纪念牺牲的烈士,彭雪枫亲自撰写碑文,上面写道:“在33天反‘扫荡’全战役过程中,喋血鏖战,惨状悲烈,惊天地,泣鬼神,以击败敌寇,使其一蹶不振之决定性战斗则为我9旅26团之朱家岗守备战焉。”
攻打张楼,险中求胜
又过了两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入决胜阶段,日军在亚洲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对中国大陆侵略也日渐衰微。
毛主席发出了“把日寇打出中国去”的号召,要求中共华中局、新四军向日伪据点发起进攻,收复被占根据地,扩大解放区,建设和巩固抗日民主政权。
在抗日烽火中不断淬炼的“战斗模范连”1连,刚参加了新四军春季攻势,又杀向苏皖交界淮北地区的张楼。
张楼是淮北抗日根据地里一个最大的汉奸据点,位于泗县、睢宁之间泗睢公路东侧,分前后两个围寨。守敌为张海生汉奸反动武装一部,以及伪淮海保安司令郝鹏举部保安1、2团,共计2500余人。
张海生是当地恶霸大地主,当了汉奸后被委任为伪淮海省“剿匪”第6总队司令兼泗县副县长、自卫团团长,长期为非作歹,十分猖獗。我军民凡落入他手,均被枪杀活埋。群众恨之入骨,盼望拔掉这个据点,除去这个“毒瘤”。
1940、1941年,我军曾两次攻打张楼,均因这伙敌人装备好、据点坚固、我攻坚办法不多,没有打下来。
因而,有人认为打张楼是步险棋,打好了,拔掉个烂“钉子”;打不好,碰上个大“钉子”。
新四军4师师长彭雪枫偏不信邪,坚决执行毛主席战略部署,决定三打张楼,一举拿下,决不手软。
彭雪枫把任务交给9旅,以26团主攻后张楼,以25团一部监视前张楼,待后张楼攻克后再攻击前张楼。以11旅31、32团及骑兵团打援。
26团经反复侦察,查明后张楼伪军达500余人,机枪4挺,重机枪1挺。
后张楼圩子比较大,我二打张楼后,敌为缩短防线,把圩子东部缩去近100米,重挖了圩壕,加高圩墙到4米,沿墙筑有20多个地堡,形成交叉火力。四角各有碉楼一个。外壕宽10米、深4米,水深1米左右。水下埋竹签、三角钉。圩墙与外壕间,埋铁钉和利刃。东部圩墙内有两个地堡,各有伪军一个班驻守。
战斗发起前,担任主攻营突击队的26团1营1连制作了后张楼沙盘,韦国清旅长亲自带着团、营干部来到1连,通过沙盘作业,开展军事民主,研究确定打法,使主攻连的班长、排长、连长都了解各自的任务。
1连又在附近的许圩子构筑模拟阵地,组织全连反复进行越圩壕、爬圩壕、打碉堡的攻坚演习,并在战斗动员中,控诉日伪军和汉奸张海生的反动罪行,进一步提高官兵阶级觉悟,激发了战斗热情。
7月5日傍晚,炮声隆隆,机枪怒吼,对张楼的进攻开始了。
担负后张楼外围主攻任务的1连,猛虎般跃起,从东、南、北三面出击,很快攻占了后张楼以东的东圩子,歼敌一个警戒班,掩护1营主力随即向前发展进攻。
凭借坚固的工事,后张楼守敌也使出了看家的气力,火力非常凶猛,双方战成胶着状态。
当夜,1连连夜开挖交通沟,构筑火力阵地,为第二天继续攻击后张楼做准备。
翌日,又打了一整天,后张楼还是久攻不破。26团团长严光气得摔了帽子,调来全团炮兵吼道:“对着东北角敌炮楼给我狠狠地轰,让1连上来打主攻。”
下午5时,团火力队用自己改造的几门“平射迫击炮”和一门山炮猛轰敌人,压制了张楼东北角炮楼附近的火力点。1连兵分两路,1排在右,3排在左,从东圩子西北独立院向炮楼南发起攻击。
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把门板投入外壕壕沟内,纷纷跳下踏板。然后,又用铁爪子爬上外壕。
接着,1连尖刀班抬着云梯冲过了一段开阔地,在圩墙上架好。战士们随即快速登梯爬上圩墙,向圩墙内猛投手榴弹,炸得敌人血肉横飞。
1连又冒着硝烟越过圩墙,向圩墙内守敌的两个小地堡及附近阵地猛烈射击。15分钟后,他们敲掉了地堡,占领了阵地,打开了突破口。
望远镜里,看着1连一连串行云流水般的进攻动作,严光团长大声叫好!
突然,敌一个多排的兵力从北面佃户房向我1排反扑过来,企图趁1连立足未稳之际夺回阵地。
1排坚决顶住,勇猛抗击,打退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反扑。接着,负伤的1排2班班长又带领全班紧追残敌,一直追至佃户房西北角,连续刺杀了6个敌人,吓得剩余一个班的敌人举手投降。
与此同时,1排3班从侧后向东北角炮楼发起突击,遭敌炮楼南侧敌重机枪火力拦阻。子弹雨点般打过来,将1排副排长王正品腹部击中,肠子都流了出来。他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忍痛用帽子按在伤口上,指挥3班继续强攻,用机枪压住了敌人火力。不久,王正品头部又负了伤,仍坚持不下火线。
3班班长见王正品接连负伤,怒不可遏,一把掏出大刀,挥舞着带领突击小组,绕向南侧冲了过去。
经过几分钟激战,突击小组左右配合,夺下了敌人的重机枪,并调转枪口,打击东北角炮楼之敌。最终各组齐心协力,攻占了东北角炮楼。
到深夜10时,1连全部占领了佃户房,逼近了敌核心阵地大瓦房院。大瓦房院之敌仍不肯就范,居高临下,集中火力向1连猛射。由于地形开阔,敌火力猛烈,使进攻受阻。
严光团长、谢锡玉政委一看不行,赶紧调整部署,令1连巩固已占领阵地,短暂休息,以利再战。然后将团里的平射炮、山炮和高射机枪都调来,在东北角佃户房中设置发射阵地,准备对大瓦房院之敌实施泰山压顶式轰击。
7月7日凌晨,随着一阵山崩地裂般的巨响,山炮将大瓦房院东北角三层方形碉堡右下方炸开一个大洞。一挺没有枪架子的高射机枪被绑在树上,只打几发就打穿了炮楼。
歇了一会儿的1连如同加了油,立即继续猛攻。3排8班趁机迅速架好梯子,爬进碉堡,以刺刀将碉堡内的敌人全歼。之后,他们又依托方形碉堡和附近高房,组织火力对敌纵深实施压制。
同时,2、3排兵分两路向南发展,8班相继占领第一、二道大院。在强大火力和政治攻势下,龟缩在第三道大院的守敌200余人斗志尽失,全部投降。
1营1连突破了大瓦房东北角之后,3营9连也突破了大瓦房西北角。顺着这两个突破口,26团部队会歼后张楼大瓦房院西部守敌,各路突击部队逐屋搜索,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激战至上午10时,全歼残敌。
在我军围歼大瓦房院内敌人时,前张楼守敌开始动摇。7月7日晨,伪总队长李泽洲率3大队仓皇向泗县方向出逃,到老山附近被我31团截住包围,除李泽洲只身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歼。
到了7月11日,新四军4师主力经过几次拉锯战,终于攻克了盘踞在我根据地长达5年之久的前后张楼日伪据点,共毙伪军290余人,俘伪大队长以下53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34挺、掷弹筒15个、步马枪110余支、迫击炮1门。解放了附近6个乡、大小80多个村庄,从而使泗灵雎与中心区连成一片,为4师主力西进创造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张楼大捷后,新四军首长联名给4师发来了贺电。“战斗模范连”1连亦因在张楼攻坚战中3次担负主攻任务,受到了各级的嘉奖。
南征北战,再立新功
时光荏苒。新中国成立后,1连被编入志愿军第21军63师188团,踏上了朝鲜战场,主要担负抢修战略道路任务。
作为“战斗模范连”,不是直接参加战斗,而是修路架桥,一些战士有些想不通。党支部及时统一思想,达成了“一切为了胜利”的共识,翻越雪深陡滑的高山峻岭,涉过数道冰冷刺骨的冰河,按时到达了施工地区。
没顾得上休整,1连就立即展开施工。天寒地冻、保障困难,又无施工经验、缺乏技术指导……能否按时完成道路抢修,成了摆在官兵面前的最大考验。
“同志们,我们都是革命军人,经历过无数战斗的淬炼,在沾满先烈鲜血的战旗下,我们坚决捍卫荣誉,决不能给革命前辈丢人。”时任团长刘光甫作出了铿锵有力的战场动员。
经过33天的艰苦奋战,部队提前15天高标准完成了115公里的道路抢修任务,为保障朝鲜西海岸的交通运输作出了重要贡献,被志愿军司令部工程指挥部通令嘉奖。
新的历史时期,1连奉命转隶武警部队,改装成为防暴装甲车中队。他们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始终视“战斗模范连”战旗为全中队最高荣誉。
为了让红色基因渗透到官兵血液,每当新战士下队,防暴装甲车中队教唱的第一首歌是《装甲防暴车中队队歌》,参观的第一个地方是中队荣誉室,宣讲的第一个故事是“许庄战斗”,阅读的第一本书是《在光荣的钢铁团队里》。
冬日的青藏高原,寒风凛冽,雪花飞扬,训练场上却一派火热景象,一场针对楼房倒塌的抢险救援演练正在紧张展开。
“接上级通报,今日上午10时30分,一房屋发生倒塌,一名伤员被困于四楼,请迅速展开处置。”一声令下,中队官兵立即按照预案展开现场处置,仅用20分钟就成功完成解救伤员任务。
支队领导当即表扬:“训在平时、紧贴实战,才能在有任务时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这也是发扬‘战斗模范连’战旗精神的具体体现。”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岷县发生6.6级地震。“上级通报,马家沟村有多人伤亡,通信中断,且通往该村的道路山体多处塌方、情况紧急……”
灾情就是命令!在余震不断、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频发的夜色中,为尽快打通道路,装甲车中队官兵用手搬、用镐撬、用铁锹铲,奋力清理着一块块巨石,一米一米地向前掘进,终于疏通了道路。随后他们迅速展开救援,安置转移受灾群众。
2022年4月,防暴装甲车中队参加了支队组织的实兵对抗演练。由于持续降雨,麦秀原始森林中的山路变得泥泞不堪。而丛林地武装追逃课目正在紧张演练中。大家心里捏着一把汗,因为防暴装甲车的车速没有达到正常行驶标准,很可能会延误战机。
只见驾驶员蒋东伯猛地一打方向盘,将车开上了一条更窄的山地岔路。他镇定地对大家说:“坐住,我们走捷径,抄近道,咱可是‘战斗模范连’的兵!”
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只见装甲车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冒着浓烟快速跃进。曲线冲陡坡、90度急转弯、极限涉水奔袭……最终,险路出奇兵,比原路线快了近10分钟到达指定地域,圆满完成任务。
在防暴装甲车中队,人人敢于挑战艰难,人人都争做队魂的模范践行者,已经蔚然成风。中队长李文明说:“这都得益于战旗精神的引领,凝聚力产生向心力,淬炼了官兵的血性和虎气。”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栉风沐雨几十载,一次次战斗、一场场胜利,“战斗模范连”代代官兵用鲜血和生命、牺牲与奉献,为连队争得了一个又一个战斗荣誉。
雪域茫茫,雪山巍峨。战斗在高原的武警青海总队机动第二支队装甲车中队官兵,从“战斗模范连”这面鲜红的战旗中汲取了精武强能、岗位建功的无穷力量,决心在维护国家安宁稳定中,赓续红色血脉,履行使命担当,书写新的篇章,争做新的模范。
(执笔人为叶征、王红艳、欧阳青)
(《人民周刊》2023年第23期)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