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好文荐读 > 正文

巴黎圣母院修复背后的故事

尚凯元    2024-12-13 08:54:33    人民日报

近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的钟声再次响起。历时5年多,这一久负盛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终于重新向公众开放。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巴黎圣母院的修复为全世界带来“充满希望的震撼”。

修缮一新的巴黎圣母院,屹立着高约96米的新尖塔,几乎复刻了19世纪的设计,金色公鸡风向标傲然其上。塔尖内部收藏着一份写有2000名修缮人员名单的羊皮卷轴,以纪念他们为修复巴黎圣母院作出的贡献。

修复巴黎圣母院,不仅是对物质遗产的重建,也是对文化遗产的复原。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的屋顶和塔尖在大火中烧毁后,法国政府收到了许多有现代特色的修复方案,但法国议会最终通过法案,要求修复工作确保巴黎圣母院恢复原貌。“巴黎圣母院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是法国的象征、法国的历史、法国的身份以及全世界共享的文化遗产。”法国国家古迹总建筑师菲利普·维伦纽夫说。

巴黎圣母院历史悠久,将其恢复原貌并不容易。被烧毁的木质屋顶有“森林”之称,因为它由约1300根古橡木梁交织而成。修复者遍寻法国各地,找到数千棵橡树,通过手工打磨,重建了木质屋顶。法国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提到的那座管风琴,由8000根琴管组成,大者高达10米、小者细如钢笔,仅拆解工作就耗时数月。管风琴风箱和音槽等木制部件被送往法国南部的埃罗省,风琴音管等金属部件被送往法国腹地的科雷兹省。各地工匠齐心协力、各展所长,以融合了机械与声学的专业知识技能,让巴黎圣母院的“歌喉”清亮如故。

修复后的巴黎圣母院,凝聚了贯通古今的科技与匠心。采石工精心挑选与巴黎圣母院建筑轮廓相融的石材,彩色玻璃大师让玫瑰花窗重新映射光芒,雕刻师让滴水嘴兽更显生动神韵……精湛的传统技艺大展身手。通过数字化与三维建模技术精确还原细节,材料老化测试确保新旧材料兼容,三维打印验证新部件精度,实时传感监测系统保障结构稳定性……现代技术同样发挥重要作用。

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后,中法文化遗产主管部门多次函件来往讨论合作设想。来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专家飞赴巴黎面对面交流。巴黎圣母院屋顶和塔尖采用的木材主要是橡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里面有大量松木和柏木,双方确定未来在木材或木质遗存的保护研究方面开展合作,将拓展中法文化遗产合作的深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积极示范效应。

重新开放的巴黎圣母院吸引世界目光,许多人前来参观。在巴黎圣母院前广场,笔者见到了移动摊贩贾依德。会说多国语言的他曾是位专业导游,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的那天下午,他带着游客来参观,晚上却在电视上目睹了大火吞噬教堂的过程。虽然已不再当导游,但他在巴黎圣母院附近的桥上卖可丽饼,始终关注着巴黎圣母院的修复进展。“抬眼就能看见巴黎圣母院,这几年我的手机里记录了它逐渐恢复原貌的过程。”他说。

建筑是活的历史,讲述人类文明的故事。从雨果笔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到因之与巴黎圣母院结缘的读者,再到参与修复巴黎圣母院的工匠、慕名而来的游客等,每个人都将以各自的方式,续写与巴黎圣母院的故事,使其更加鲜活地屹立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

 

《人民日报》(2024年12月13日 第 17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高于高原的精神坐标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