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好文荐读 > 正文

精钢之躯 大道之魂

——《淬火成钢》读后感

杨晓华    2024-09-29 11:14:47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巍然屹立的赫赫丰碑,是在波澜壮阔的人类史中所淬砺出来的精钢巨塑。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关头,这一伟大群体所建立的不朽功绩,需要我们从更高的视野和维度,很好地加以反思和总结。马文和刘一飞的新著《淬火成钢》正是对这一重大政治和历史课题的可贵探索。

我非常赞赏把“大道”作为“成功密码”的首要因素。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道就是宇宙的大规,这既关乎我们对自然界运动的根本理解,更关乎我们对人类社会的基本理解。在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的轴心时代,诸子百家主张各异、争讼不已,但是对天地大道却是同声相应。《道德经》云:“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论语》云:“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他们对大道的尊奉和追求是完全一致的。宋明理学的重要奠基人张载总结知识分子的使命首先是“为天地立心”,就是通过人的努力去把握天地运行的大道。中国的明哲先贤就是在这样精神境界和恢宏志气的鼓舞下,构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脉络和动力结构。

正如《淬火成钢》总结,无论是“试看将来的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还是“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无论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还是“改革开放的国策”,无论是“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砥柱中流,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和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发展趋势上,思考确定党和国家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汇聚全民族磅礴之力,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这正是大道如砥,其直如矢。正是这种道路的明确,方向的坚定,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虽然挫折不断,却总是转危为安,不断走向胜利的最为根本的保障。

如果说道路决定方向,那么思想理论就是旗帜,就是穿越迷雾,不断自觉和觉他的法宝。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伊始,就非常清醒地意识到,要在中国这样积贫积弱、一盘散沙的国家,要实现意识的清醒、人心的凝聚,必须有成熟的理论指引。

“五四运动”脱胎自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旗手陈独秀先生在1916年断言:“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其实就是文化思想和理论的觉悟。1917年24岁的毛泽东就在《致黎锦熙信》中说:“故愚以为,当今之世,宜有大气量人,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我党早期的理论家和领袖蔡和森同志,是第一个提出“建立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主张的人,同时也是全力以赴为党的早期理论工作做出卓越贡献的人。1928年在党的六大上蔡和森指出:“一个革命党不仅要有好的组织、好的政策,尤其要有革命的理论来把思想统一,然后才能领导革命到正确之路。”中国共产党人对理论的重视和革命导师列宁1901年在《怎么办》一文中所指出的革命思想直接相关:“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

正因为这样的理论思考和总结的传统。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都一以贯之,一边深入广阔复杂的社会运动实践,另一边极端重视对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理论总结。《淬火成钢》特别梳理和总结了我们党的重大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重大意义。

中华文明素来重视制度建设。《尚书·周书·周官》说“议事以制,政乃不迷”。周灭殷后,殷遗民箕子向周武王提出了“洪范九畴,彝伦攸叙”的思想,被历代崇奉。“彝伦攸叙”,就是指构建合理有序的政治与社会秩序。我们党对制度问题的重视,涉及根本政治制度、国家和政党的组织制度、纪律检查制度等多个层面和领域,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体系。

《淬火成钢》没有大而全地回顾党和国家的全部制度构成和形成历史,而是提纲挈领地抓住了“为人民服务”“人民当家作主”“人民至上”这样的历史嬗变,显示了党的制度建设的逻辑递进。我们党在制度建设方面的这一根本逻辑,可以视为是“人民史观”支配的产物,人民史观凸显了唯物主义史观的历史主体性。无论是革命年代的“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还是建设年代“把党的争取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无论是民主集中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民主协商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法治制度、从严治党制度等等,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依靠人民、团结人民、服务人民、造福人民。

正是在这样的群众基础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体系上,我们树立起高度的制度自信。

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文明史中拥有举足重轻的地位,首先是因为我们拥有博大精深、斑斓多彩的文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现代文化高度自觉的产物。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民族独立解放、确立民主政治和实现民族兴旺发达的道路上,创造了现代文化的丰富精神价值、多元物质载体和成熟规则规范,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屹立在世界东方。

在党的政策理论研究中,较少从历史维度总结和研究文化发展史的著作。《淬火成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建设进行了见解独到的总结和概括。“掀起了文化建设的高潮”出自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讲话,是党的领导人对文化建设的殷切期待。应该说这一历史阶段的破旧立新,功绩显著,教训也深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迎来了文化建设的春天”,文化建设获得了历史性的思想大解放,我们在处理文化和政治、文化和经济、文化和外交、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战略和策略越来越成熟和灵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更加恢宏的格局在增强文化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论储备,迈出更具实质性的历史步伐。

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从英国的托利党和辉格党算起,现代政党具有200多年历史。政党政治是中国现代化历史的核心驱动力。然而只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才在世界政治的有机体系中,大大加速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现代化。如果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人类发展的大道,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就是这一历史运动的高度自觉地表彰和实现。然而,政党总是处于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力量集合,它的自觉程度、健康发展的程度总是要受到各种各样条件的制约。纵然同属社会主义政党,很多党没有很好地经受考验,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倒下了、变质了、萎缩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逐步成为全世界进步事业的希望和寄托。

正如《淬火成钢》所总结和阐述的,一个多世纪以来,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了党的核心领导,新中国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了根本保障。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始终衷心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另一方面始终注重在现实斗争的每一个历史阶段,不断围绕新的目标和任务,不懈地优化党的政治组织、加强党的政治教育、提升党的综合能力。中国共产党将党塑造为一个纪律高度严明的政治组织。在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问题上,在坚决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任务的问题上,要绝对保障全体党员的团结统一和步调一致。

治国理政方面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荀子·君道》曰:“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当代治理理念来源于国际政治学界对公共权力和社会成员多重关系的重新界定,它强调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管理手段的互动和合作本质,以及管理运作的持续过程。

《淬火成钢》从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三个层面论述了“中国之治”的基本机构和基本内容,很有启发意义。

政党治理基础,国家治理是本体,全球治理是保障。这三个维度的治理,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现代执政理念和执政实践的最重要的内容,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所达到的历史新高度。当前世界,“西方之乱”已经让全世界的有识之士寝食难安。倒是“中国之治”所昭示的社会主义文明的活力和智慧,给世界提供了希望和借鉴。

《淬火成钢》通过六个主题的集中概括和论证,体现出马文和刘一飞的理论架构能力、思想探索深度和浓郁家国情怀。尤其是马文同志,自觉地通过《基层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方法》《共产党员的力量》《共产党员精神的基因密码》《淬火成钢》建构自己的党建“四部曲”,从基层工作维度、动力机制维度、精神结构维度和成功支柱维度,探索和思考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结构的关系逻辑,也显示出他对于时代曲折发展、国家命运变迁、党的历史动能的冷静观察、深挚研究和殷切期许。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大道如砥,行者无疆!《淬火成钢》所凝练的问题,是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深化的,我相信广大读者会从这部具有个性书写的党建著作中获得启发和激励。

(作者为文化学者、中科元宇宙文明创新应用中心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书香建阳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