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好文荐读 > 正文

古驿新桥

庞惊涛    2024-09-02 17:38:25    人民日报

古驿龙泉,地处成都东部。上世纪50年代,水利部门启动引水,开渠成为需要。这便是东风渠的由来。东风渠引来了水,几十年来一直滋养着古驿人。别的不说,在古驿人乃至成都人心中都极有吸引力的东安湖,便得益于东风渠。东安湖正是从东风渠引水而来,经过深挖浅掏,林木花草点缀,成就了一千六百多亩的碧蓝镜面。

时当大暑,扫一辆电动车,我开始了东安湖之游。

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游东安湖。不过,第一次只是观赏性路过,浮光掠影、瞻此忘彼。这一次,雨后初晴。湖中见山,山影入湖。人在其间,感受着湖山两美。

湖泊既广,便多桥梁。电动车沿水边而行,没过多久,便过了几座桥梁。其中,桥的形制、材质、长短、高低及孔洞的多寡,周边林木花草的不同、四时造景的差异,以及出于湖水净化需要的物种取舍,都可见设计者和营造者的巧思,让人瞬间想到“流淌的诗意”一词。综合了实用功能和人文内涵的桥梁,对于东安湖而言,真可以说是点睛一般的存在。

东安湖上一共有多少座桥?二十四座。记得当初设计者面向成都市民征集二十四座桥梁的名字时,我是有些不解的。原因主要基于两点:一是扬州瘦西湖二十四桥雅名在前,东安湖二十四桥名称于后,让人有雷同之感;二是桥多,意味着对东安湖本来就不大的水域面积形成了切割,东安湖能承载二十四座桥吗?即便能承载,它们的命名、功能、形制等,又如何体现东安湖独特的气质,凸显出新城与古驿交相融合的人文诗意?

我在这些桥梁上时走时停。盛夏的正午,虽然日照猛烈,好在湖风浩荡,衣襟生凉,我的寻桥问水之行是凉爽愉悦的。依着“东安花语万林春,日月分香暮雨新”的意境,我从手绘地图上的二十四桥,一一对应走进湖中的二十四桥:东安桥、君安桥、花重桥、桃语桥、万木桥、秋林桥、锦春桥、落日桥、水月桥……它们或在湖心,或在湖之偏僻一隅,或热闹或寂静,或主角或陪衬,都能自我构成一个独立的水世界,彰显出独特的桥文化。

更难得的是,它们不仅与典雅相伴,还乐意与世俗相亲近。既有琅琅书声、管弦丝竹,也有啤酒、咖啡、围炉煮茶等。就说桥边的一个石犀的移用,呼应古典成都的同时,创新容纳孩童的嬉乐,放大了现代城市的功能。

此刻,我在水月桥停下来,想象月圆之夜,月、桥、湖连成一体的妙景,渐渐悟出了东安湖二十四桥和瘦西湖二十四桥各名其名、各美其美的道理来。东安湖确乎是新生的,和瘦西湖的古典隔着旷远的时代,但这不影响它同样可以蕴含属于自己的典雅。东安湖二十四桥确乎是后起之名,但这也不影响它从此刻积淀起属于自己的人文内涵。

我继续畅想:只是,除了打捞浮草的舟子,还能放一些造景、观湖、雅集的木船吗?想象一下:荡一舟,从此岛到彼岛,从此桥到彼桥,东安湖的桥,又多了一份浪漫的演绎。我想象着,给东安湖二十四桥匹配各种各样的船,它们形态各异、功能不一,和那湖、那桥,共同演绎着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02日   第 20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行走汨罗江
下一篇:云上花海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