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好文荐读 > 正文

矿区的碧波

刘庆邦    2024-07-17 09:30:39    人民日报

地下埋藏的煤炭被掏空之后,上面的沙、石、泥土等,会一重一重往下脱落。脱落波及地面,上面的一些建筑和土地沉下去,水慢慢流到低洼地,就形成了湖泊。我去过不少煤矿,一次又一次看见过这样的湖泊。说实在话,每次我的心里都有些愧疚。我之所以心怀愧疚,是因为我也当过矿工,也在井下挖过煤。我挖过煤的矿区,地表沉得也很厉害。因采矿对自然生态造成了损坏,给大地留下了缺陷和伤疤,对于矿区湖泊的形成,我总觉得自己负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琢磨着,煤的资源用完了,是不是可以把矿山的生态环境修复一下,把同样宝贵的水资源利用一下,让它为矿区人民造福呢?我后来才知道,在若干年前,已经有一些煤矿开始了修复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河北唐山的开滦煤矿,就是一个范例。昔日三十多平方公里的采煤区,经过多年的修复治理,已建成美丽的南湖公园。

北京离唐山并不远,我一直想找个时间去开滦煤矿看看。直到今年5月,我才终于如愿以偿地去了唐山。那一次,我们参观了开滦矿山公园博物馆,还走进南湖公园。开滦煤矿原为开平煤矿,开平煤矿变成开滦矿务局之后,这座建于唐山市中心的机械化采煤矿井,被正式命名为唐山矿。这个矿,矿工接续了一代又一代,但耸立在高高井架上的天轮仍在不倦地转动,源源不断地为国家提供着煤炭。

南湖公园太大了,一边是湖面,一边是森林和绿地。湖中碧波荡漾,水光潋滟,游船往来,白鸥点点。湖岸上几乎被多种树木和花草全覆盖,可谓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特别是正值春末夏初时节,满树雪白的刺槐花正在盛开,浓郁的花香阵阵袭来,沁人心脾。

唐山之前有挖煤堆成的矸石山和烧煤形成的粉煤灰山。唐山大地震发生后,煤矿沉降区破败得更厉害,成了人们抛扔生活垃圾和倾倒建筑垃圾的地方。几年时间,堆放的垃圾就达八百万立方米,成了一座垃圾山。这样一来,市区里就有了三座山,风来飞灰蔽日,雨来污水横流,春天杂草丛生,夏季浊气熏人,很是糟糕。这里被人们说成唐山的“龙须沟”,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在对煤矿沉降区进行全面治理的会战打响之后,唐山人打造了一座崭新的生态公园。他们把矸石山和粉煤灰山变成一座山,在上面覆土,垒石,绿化,使之变成一座不露任何煤矸石和粉煤灰痕迹的新山。新山被命名为龙山,是为了纪念我国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在唐山的诞生。

我们边走边看,每看到一处美景,脑海里就留下一幅美丽的画面:水中生长着睡莲,那些睡莲有的开红花,有的开白花,都是朝气蓬勃的样子;浅水处生长着芦苇、菖蒲和茨菰,它们都是绿色的,却绿得有深有浅……此情此景让我这个当过矿工的人不再感到愧疚,而是感到骄傲。

像这样把煤矿沉降区变成美丽湖泊的当然不止唐山开滦煤矿一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各地有不少煤矿都在修复、治理、美化,变成了诗意般的存在。据我所知,江苏徐州贾汪煤矿建成了潘安湖,宁夏石嘴山煤矿建成了景海湖,安徽淮北煤矿建成的湿地公园也叫南湖,等等。在这些碧波荡漾的湖区,有的迎来了大批候鸟,有的出现了多年不见的珍稀动物,有的生态养殖获得了丰收。总的来说,它们各有千秋,美不胜收,都值得我们书写。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7日   第 20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海棠依旧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