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者要沉下心来,围绕旅游体验做好文化叙事,相信观众的眼光和审美能力。
近年来,文旅融合不断走向深入,涌现出新的业态、作品和产品。在此背景下,不少综艺节目走出摄影棚、演播室,向锦绣山河、历史文化、人间烟火中寻求灵感与素材。从《花儿与少年·丝路季》到《旅行任意门》,一批文旅类综艺节目接连与观众见面。在一定程度上,综艺节目已经成为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一条新路径。这类节目展现出可观的创作实绩,发挥了积极的宣推、带动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与局限。总体而言,文旅类综艺节目还需持续加强文化意味。
以历时性眼光考察,传统的真人秀等综艺节目就已不满足于棚内拍摄,而是经常辗转于全国各地的山水与城市之间。只不过,其中的文旅元素大多是为节目录制、嘉宾互动提供场地、充当“背景板”,很少成为主角。而文旅类综艺节目则将焦点对准文化与旅游资源本身,强调体验与探索,展现风光之美、生活之味、文化之蕴。例如,《跟我走吧》穿梭于西双版纳、大理、丽江等云南知名城市、景区,展现当地的文化艺术和风土人情。《旅行任意门》以嘉宾比拼制定旅行攻略的模式,展现福建漳州、湖南长沙等地的个性魅力。《万卷风雅集》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嘉宾沉浸式体验国风生活,以现代视角挖掘传统文化底蕴。此类节目对文旅资源的呈现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让观众跟随嘉宾的脚步努力挖掘城市、景区的内在意蕴,不仅愉悦视听,而且有所感悟。
文旅类综艺节目带给观众深切的体验感,为观众提供情感满足、心灵滋养,其对当地文旅发展的带动作用颇为可观。旅行玩乐社区“马蜂窝”与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约有24.5%的中国游客在观看某部综艺后被取景地“种草”,燃起旅游热情。一些地方的文旅主管部门乘势而上,主动参与推动综艺IP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譬如《现在就出发》就曾联合各地有关部门发起“目的地推介计划”,通过周密计划、有力执行,将文旅综艺录制地转化为人们出游的目的地,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然而,目前的文旅类综艺节目创作制作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局限,需要引起创作者的重视。
过度依赖明星,刻意制造冲突、炮制对抗性场面等“老毛病”,在文旅类综艺节目中仍时有出现。某些文旅类综艺节目尽管也试图介绍当地文化资源、旅游热点,但节目重心偏向于明星嘉宾的个人感受、明星之间的交流互动,对文旅相关内容的展现篇幅、挖掘深度相对不足。甚至,某些节目号称要发挥嘉宾才能、共同建设当地,本应对当地文旅事业贡献一些力量,结果节目呈现出的主要场面却是嘉宾们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断摩擦、不断争吵,节目带动文旅发展的效应尚未得见,架却已经吵过多轮,令观众不胜其烦。如果一档综艺节目没有老实诚恳的创作态度、积极向上的价值引领,不论其如何定位、如何设想,结局总归是徒劳。
文旅类综艺节目的个性化程度有待提高。从目前情况来看,文旅类综艺节目创作制作存在同质化、跟风上马的情况,不同节目的录制地点、体验项目、嘉宾选择多有重叠,“沉浸体验+游戏任务”的节目模式也不乏相似之处,这一情形稀释了观众的新鲜感和观看热情,也因而影响了节目对文旅资源、文旅产业的展现与带动效果。实际上,除了脸熟的明星,文旅领域的专家、达人乃至有个性、有特色的素人,都不妨成为文旅类综艺节目的邀请对象;除了在特定景区搞体验、做任务,节目嘉宾参与研学乃至直接参与当地文旅建设等内容,都可以成为相关节目的宝贵素材。
无论强化价值引领还是提升个性化程度,归根到底是要调整文旅类综艺节目重旅游、重体验而轻思考、轻文化的创作模式,持续加强文化意味。经过多年发展迭代,综艺节目及其受众已基本跳脱看热闹、看冲突、不动脑、图一乐的境地,综艺节目要敢于、善于向深度、广度进发。学术研究界普遍认可“方法来自对象”的理念,综艺节目创作制作也同理。各地历史文化禀赋、自然人文资源的差异能够赋予文旅类综艺节目以独特个性,并且越是深入挖掘,不同地域间的差异性往往就越明显。蕴藏于文化之中的深邃与温润,潜移默化间为节目注入积极价值。因而,创作者要沉下心来,围绕旅游体验做好文化叙事,相信观众的眼光和审美能力。一档专业、用心、观众叫好的文旅类综艺节目,其市场效益、产业效能自然也不会差。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