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戏曲进高校,带来的不仅是演出

王 炜    2024-07-18 11:46:54    中国文化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这一重要论述,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在赓续中华文脉中具有重要意义。戏曲发展离不开观众,只有争取到更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才能为戏曲艺术可持续发展蓄足内生动力。

6月19日,现代锡剧《涓生之路》巡演第五站走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完成该剧首轮高校巡演的最后一场演出,跌宕起伏的剧情和婉转悠扬的曲调深深吸引着现场学子。5月至11月,包括《涓生之路》在内的5部江苏新创精品剧目、5台折子戏共75场演出,陆续走进江苏省内60所高校,让传统与当下对话,所到之处,刮起一场场校园戏曲风。

2024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活动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参演剧目荟萃了近两年江苏各院团的原创精品,有经典传承剧目《四郎探母》《梁山伯与祝英台》,有保持传统戏曲艺术特色又与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相契合的《林冲》《郑板桥》,也有改编自经典文学名篇的《涓生之路》。

粉墨青春,韵味悠长。6月5日,常州工学院文化艺术中心掌声阵阵,500余名师生现场感受昆剧雅韵。当天,2024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昆剧经典名段折子戏专场在这里演出,苏州昆剧院的新老演员为师生演绎了经典名段《孽海记·下山》《白兔记·养子》《玉簪记·琴挑》,演员精湛的技艺和生动的表演让现场观众深深沉醉其中。

在三折戏演出间隙的互动环节,同学们上台向演员学习穿戏服、甩水袖等,充分领略戏曲表演的魅力。“看完整场表演,我深深地被昆剧的艺术魅力打动。这种承载了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让我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学生杨婷深有感触地说。

6月13日,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的京剧经典传承剧目《四郎探母》走进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倾情演绎有关杨家将的故事,抒发深植于国人心中的家国情怀。当天,学校500多名师生走进剧场观看演出,现场掌声不断。演出前的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学习了通过马鞭呈现上马、骑马等一系列动作,这不仅让在场的学生近距离了解剧目中的常用道具,更使其直观感受戏曲独有的虚拟化表现手法。

为了给高校学子表演,参演院团均派出最强阵容,几乎每部剧的每场演出都由名角担纲主演,其中,有多位获得文华奖、梅花奖、白玉兰奖的艺术家。为保证巡演取得最佳效果,各大剧团进行了紧锣密鼓的排练。带着扬剧《郑板桥》走进高校的扬州市扬剧研究所所长、梅花奖获得者李政成说:“《郑板桥》让青年学子在欣赏戏曲的同时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永恒价值。”他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关注戏曲、走近戏曲、喜爱戏曲,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弘扬。

戏曲进校园,带来的不仅是演出,还有戏曲艺术传播普及。每场演出开场前都会有一场导赏活动,主持人与剧团负责人、演员等上台与观众互动。本次巡演活动首场演出,无锡市锡剧院的演员向广大学子介绍剧种和剧目,现场教学唱腔、示范乐器演奏。“让原创精品剧目常演常新,发挥更大美育功效。”无锡市锡剧院青年导演余维盼表示,剧院对剧目进行轻量化改编,或者选取独立成章的故事进行常态化展演,用多元艺术风格和更接地气的表现形式,启迪学生对戏曲艺术的自觉追求。

“戏曲进校园,要丰富活动内容、拓展工作内涵,让更多的学生认识、了解戏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江苏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巡演中,主办方还精心安排了戏曲名家讲座、剧前导赏、戏妆戏服体验、青春留言板、戏曲直播车、观后感征集等活动,不仅将戏送进校园,更希望将戏曲“种”在校园,拉近传统艺术与青年学生的距离。

“谢幕时掌声雷动,让我们看到了新编戏曲与青春校园的双向奔赴,这是一堂生动鲜活的传统文化美育思政课,也是地方戏曲与高等学府的融合碰撞。”无锡市锡剧院院长蔡瑜说,“让戏曲回归大众视野,就要让传统戏曲蕴含当代价值,这不单需要守正,更需要创新,这也正是戏曲人努力探索的方向。”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原创舞剧实现口碑和票房共赢
下一篇:“从巴黎到长沙——世界大师原作版画展”在长沙展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