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集大成智慧·塑智造未来——设计智造与高质量发展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此次展览是基于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的成果展。10年来,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简称“DIA”)锚定“人文智性、生活智慧、科艺智能、产业智库”的智造精神体系,聚焦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以挖掘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创新和应用为使命,以引领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为导向,为新质生产力的跃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为高质量发展搭建起广阔的创新平台。
此次展览优选DIA举办10年来的180余件代表性案例和科技前沿作品,以“设计智造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为总体逻辑,从“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绿色发展”“美好生活”4个板块,配合“具身智能”“脑空间”“低空经济”“智能厨电”4个场景,呈现出新时代我国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智能化转型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新质生产力的挖掘与发展提供鲜活样本和典型范例。
展览策展人、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秘书长卢涛介绍:“DIA评选的衡量标准是科技的创新和突破、人文的关怀,以及在设计创意当中所表达出来的善意。历届DIA金奖作品在人文关怀方面发挥的作用,在艺术、设计甚至哲学方面的思考,往往比在科技方面的创新更为评委所看重。”
例如,阿里健康设计团队通过无障碍设计的方式,推出的“阿里健康体”,实现了汉字与盲文的轻松互译,为视障人士搭建了一座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健康体”特别关注安全用药问题,针对生僻字,加入了汉语拼音标注,帮助人们消除对生僻字的认读障碍,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该作品因为其对盲人群体的善意和实际帮助而获得了评委的肯定,以很高的票数获得了2023第八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金奖。”卢涛说。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也表示:“设计可以将抽象的人文观念与深奥的科学技术融会贯通到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作品中,这些作品人人触之可及。正是在稀松平常的日常消费使用中,设计作品中所蕴含的‘善’得以有效传播,抚慰人心。”金一斌谈道,正如此次特展所展陈的4个单元板块,其设计理念源自“人”、设计价值体现于“人”,它们均相遇交织于对“生命”这一终极命题的思考探索之中。
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的涌现,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变。在“人工智能”板块,以鳍源科技的水下无人机、海康潜伏机器人等为代表的作品极大地拓展着人类对世界认知的边界。以联想的3D显示器、灵伴科技的智能眼镜套装、敦煌研究院的“寻境敦煌”数字敦煌虚拟现实深度漫游·莫高窟第285窟等为代表的作品,则向人们揭示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沉浸智能领域的突破,为工业元宇宙和数字文旅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可能。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协调统筹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新质生产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激活绿色新质效能,无疑是一大课题,设计智造为破解这一课题提供了丰富且有价值的样本,彰显了其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的积极意义。
如以上汽集团的名爵纯电概念跑车、中国中车的新一代动力集中型动车组等为代表的作品,呈现出科技进步在实现循环发展方面的无限可能。以零重力的载人飞行器、新石器慧通的商用无人车、云圣智能科技的宝莲灯——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等为代表的作品则营造出了未来出行和物流运输的全新景象。
美好生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一抹底色。随着科技的迅猛进步和设计的持续创新,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重新定义。在“美好生活”板块,展品既涵盖从智能系统的日常普及到个性化设备的应用,如商汤科技的元萝卜AI下棋机器人、创屹科技的庞伯特智能乒乓球发球机器人等,也涉及从智能厨房电器、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在清洁打扫中的广泛应用,如添可智能科技的芙万空间站、有鹿商用巡扫机器人等。这些产品不仅为现代生活提供了智慧、高效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还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提高了品质,满足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探索出未来生活方式的发展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DIA 的举办有效推动了政府、企业和高校等各行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过去,美术学院设计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接触到产业第一线的团队,而今天因为DIA,我们得以将产业和设计教育融合起来,以产业导师的形式共同研发产品。例如,中国美术学院与方太集团合作成立了实验室,10年来已经成为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另外,大奖是一个更广泛的教育平台,我们通过邀请获奖者、国际专家走进校园、参加设计智造大会,把最新的理念向学生进行普及,从而让学生有更加开阔的眼界,获得更广阔的舞台。”卢涛介绍,DIA正在通过这些典型案例和丰富的活动,将艺创与科创结合起来,汇集国内外优质的创新资源,深入探索“艺术—科技—思想充分联通、政府—高校—企业深度协同、教育—产业—社会整体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正如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所说:“DIA正在为当前数字经济、智能社会的创新发展建立起一个全球性的产业智库,为‘中国制造’的自我迭代提供‘设计智能’。我们始终相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物,设计师的责任是创造数字智能时代新的生活美学,在21世纪新的科技条件、社会关系、价值伦理中,在新的数字文明中实现人的发展。”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