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地铁壁画 绚烂的公共艺术长廊

2024-07-10 13:39:24    光明日报

壁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现代城市中,地铁的建设为壁画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载体,四通八达的地铁网络成为展示公共艺术的文化长廊。

北京地铁二号线西直门站有两幅醒目的壁画《燕山长城图》和《大江东去图》。燕山与长城相映,浑朴大气,刚劲十足;大江滔滔,澎湃汹涌,振奋人心。每天经过这里的人们可能并不知道,这两幅气势恢宏的作品是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当代艺术名家张仃带领团队创作的。这两幅作品创作于1984年,均为3米高、70米长的手绘壁画,画法为焦墨国画,整体作品苍劲、宏阔,充满质感。它们开创了中国地铁空间艺术的先河,为之后的艺术创作定下了基调。

地铁二号线的最早一批壁画作品,还包括釉面瓷砖画《四大发明》、陶瓷镶嵌画《走向世界》、陶板画《华夏雄风》、彩色瓷板画《中国天文史》。这些坐落于交通枢纽地段的艺术作品,历经近四十年的岁月,仍给现代的人们带来美的享受。20世纪80年代,北京二号线地铁壁画群和当时的首都机场壁画一样,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壁画的经典之作。

地铁空间相对开阔,人流量大,有利于公共艺术的展示和传播,地铁壁画可以成为传达城市精神的有效载体,也是人们认识城市文化的窗口。从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的伦敦地铁到清晰便捷、轻松活泼的东京地铁,从宏伟厚重、被誉为“地下艺术殿堂”的莫斯科地铁到简练抽象、充满后工业气息的蒙特利尔地铁,从浪漫的巴黎地铁到原始天然的斯德哥尔摩地铁,都在公共艺术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京是中国最早有地铁的城市,也是率先创作地铁壁画的城市。21世纪以来,北京地铁壁画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和世界其他城市地铁壁画相比呈现出独有的风貌。日前,“绚烂的地铁艺术长廊——北京地铁壁画艺术展”在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开幕,展览分为首创风潮、师者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尚和笔中风华五个板块,对北京地铁壁画艺术进行了集中的展示与研究。

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是北京地铁壁画的重要特点。宋长青创作的北京地铁六号线东大桥站壁画《东岳古韵》,描绘了东岳庙附近典型的大石碑、铁算盘、大槐树、牌楼等场景,画面采用皮影艺术形式,充满浓郁的民间色彩。为了准确反映民俗场景,艺术家探访民俗博物馆、询问本地老住户、多方搜集资料,花了近十个月的时间才创作完成。

北海北站的《北海览胜》、北运河西站的《漕运印象》、林萃路站的《林鸟荟萃》、王府井站的《新时代王府井》……大量具有浓浓北京特色的壁画作品,将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让观众体会到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韵味。

中国壁画学会会长孙韬表示,北京地铁壁画艺术手法多样,材料语言丰富,是当代壁画工艺材料及艺术手法的集大成者。如今,我们能看到中国传统工艺的砖雕、景泰蓝、漆画,西方传统材料马赛克和彩色玻璃镶嵌,还有纯手绘的写实素描创作手法、运用现代电脑数控的水刀切割工艺,等等,丰富多彩,不一而足。

《动物乐园》壁画位于地铁北京动物园站,作品采用儿童绘画语言,材料为玻璃大料器马赛克,使用自由多样的切割方式和反向灌浆的传统粘接工艺,为中国当代壁画摸索出一套崭新的工艺手法。地铁枣园站的壁画《田园奏鸣曲》表现出景泰蓝华贵绮丽的视觉效果,为了适应制作大型平面艺术品的要求,创作者对传统工艺进行改良,同时大胆使用传统铜丝十几倍厚度、宽度的铜条完成“掐丝”,可谓中国景泰蓝工艺史上的创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在地铁中国美术馆站的墙壁上,能看到这幅经典名作的“陶瓷版本”。而将古代作品放大作为壁画,并不是简单的复制,从影像版本的寻找到图像的修复,以及陶瓷烧制的反复实验与效果比对,这幅壁画版《富春山居图》的制作历时六年,凝聚了众多专家的心血,影印及制作质量极高,是古代艺术与现代工艺成功结合的杰作。

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在地铁壁画中以崭新的工艺形式交织融合。壁画艺术彰显文化精神,装饰公共空间,滋养大众审美。在这个绚烂的艺术长廊中,人们感受美、欣赏美,而艺术也赋予这座城市更深厚的、鲜明的、活跃的文化气质。

 (光明日报记者 于园媛)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小百花,让年轻人爱上越剧
下一篇:山东省吕剧院有个“90团”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