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让红色题材戏剧更好走近年轻观众

秦 毅    2024-07-04 23:21:45    中国文化报

重温革命历史,感受峥嵘岁月,让人热血沸腾。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在“七一”前后,话剧《延水谣》《向延安》《三湾,那一夜》、歌剧《长征》、京剧《江姐》、音乐剧《觉醒年代》等一大批红色题材戏剧作品在全国各地上演。其中,仅国家大剧院在“七一”前后就安排红色主题演出9台21场演出,部分演出一票难求。

近年来,不少优秀的红色戏剧作品脱颖而出,它们凭借跌宕起伏的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波澜壮阔的历史情境,让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沉浸其中,产生情感共鸣。虽然它们在舞台综合呈现上具有差异性,但在与年轻观众实现“双向奔赴”方面却颇具共同点,笔者尝试总结如下:

一是突出人情人性,让人物有血有肉,真正走进观众心里。在戏剧的舞台上塑造英雄形象、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血脉,理所当然是戏剧人的神圣职责,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年观众群体来说尤为重要。但需明确的是,只有更多地关注人性情感、重视审美功能,方能让红色题材戏剧的人物更好地走到观众的心里。比如,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碗碗腔现代剧《骄杨之恋》,就将杨开慧的光辉形象塑造得非常感人。

二是代入感强烈,让观众走进剧情,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书写者。不少优秀之作把主人公的困惑、不解和矛盾作为戏剧冲突呈现,让观众情不自禁地进入剧情去作抉择,拉近了戏剧与观众的距离。比如,在话剧《延水谣》中,青年林逸萍因奔赴延安路遇艰辛产生过动摇,在经历抗战一线的磨炼后,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文艺战士,反映了人物在革命情景下的“蝶变”。

三是强调当下性,让作品拥抱时代,与新时代的年轻人同频共振。优秀的剧目能以其跨越时间的魅力,吸引年轻一代的目光。优秀的红色戏剧作品不仅丰富着年轻人的文化生活,更在精神层面上给予他们成长的滋养。对于善于求新求变的年轻观众群体,在艺术表现形式、传播及观演方式上的创新同样不可或缺。希望能涌现出更多的优秀之作,在赓续红色血脉、拓宽年轻人视野的同时,更为其成长之路指引方向、增添色彩。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杂技,不断修炼“真功夫”
下一篇:用劳动的手写下劳动的诗篇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