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是美术馆存在的基础。江西省美术馆自2020年开馆就深刻认识到收藏方向和馆藏作品的重要性,由于建馆时间短、缺乏专项收藏经费支持等原因,江西省美术馆近几年的藏品在数量、质量上与其他省级美术馆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江西省美术馆通过以展促藏、加强与艺术家沟通等方式仍然收藏到一些重要作品。这也是江西省美术馆能够开展馆藏活化,策划一系列馆藏作品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从2020年起,江西省美术馆陆续策划推出了“枝繁叶茂——江西省美术馆馆藏当代花鸟画作品展”“林泉高致——江西省美术馆藏山水画作品展”和“赣风鄱韵——江西癸卯迎春书法收藏展”等基于馆藏的展览。随着藏品的质量、数量的上升,江西省美术馆的策展理念也在不断成熟。今年,江西省美术馆自主策划了“具象与非具象——江西省美术馆藏当代版画精品展”。
版画作品因其复数性得以广泛传播,这样的特性使得新馆也能收藏到许多重要版画作品。这也是本次馆藏作品展选择版画的原因之一。但是收藏方向选择版画并非客观条件限制下的妥协,而是结合本地文化特色的考量。
1936年,南昌成立急流木刻研究会,点燃了江西的现代木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江西版画也发挥着记录时代的功能,与此同时,本土与域外的交流、互鉴也对江西版画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江西省美术馆近年来收藏了一批本土版画家的作品,也期望通过此次展览去表现部分本土版画家的创作面貌。
从此次展览的名称来看,这不是一场梳理江西版画历史的展览,实际上,在2020年江西省美术馆已经策划了“印迹赣鄱——江西版画研究展”。江西省美术馆在收藏时不仅立足本土纵向深入,也横向发展,收藏了一批全国乃至国外的版画精品。基于这样的现况,本次从绘画的主题形式出发,不去刻意追求宏大叙事而是以面貌作为切入点,从审美的角度来展开。
此次展览在展陈上没有突出不同版画类型的面貌特点。观众或许会对某些作品感到熟悉,共鸣于作品传达的意境或者感受到异域作品的神秘感,这些都来源于观众最直接的审美感受。作为大众美育的重要场所,美术馆有时会构建较为复杂的宏观背景,对观众输出太多的专业美术知识,以至于忘了最重要的一点,观展的体验很大一部分来自直接面对画作所带来的感受。
此次展览以外国籍版画家作品作为比较对象,江西和省外版画作品横向展开,共展出49件作品。展览由江西单元开始,重点介绍江西版画界前辈邹杰和在广州美术学院工作的江西籍版画家邹达清的作品。邹杰的《鹅群》给人以平和自然的审美享受,不单单是因为题材描绘的是乡村田园场景。从创作手法上分析,作品采用平视的角度来展开,这样呈现的画面更符合人的视觉习惯。近景的鹅群在构图上疏密相间,以至于在这么小尺寸的作品里出现这么多白鹅也不显繁杂。白鹅姿态各异但不“矫揉造作”,无论白鹅游泳还是整理羽毛等,动作都真实自然,可见艺术家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
邹达清早期版画作品多采用木刻表现革命题材,20世纪80年代他在广州美术学院教学时创立了丝网版画工作室,而后以丝网版画创作为主。不仅如此,随着时代审美的变化,邹达清的创作开始抒情化,并且更加关注日常生活,《集市》便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画面前景3位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女子背着背篓望向后景热闹的集市。前景与后景不在繁与简上有对比,色调上也是前深后淡。尽管前景的3位女性背对着我们,却让此幅作品的故事性进一步增强。
省外单元选择西南地区的李焕民和同处长江中游地区的王晓愚的作品。《初踏黄金路》是李焕民的代表作,接近正方形的画面给人充实稳定之感,画面内大量红色、黄色的使用让作品洋溢着热情和喜庆。王晓愚的《世纪三峡》给人以厚重恢宏的感觉,画面选择三峡五级船闸工地为切入点,一级级的船闸工地近似梯形给人稳固宏伟的视觉感受。船闸周边漂浮的云朵和由下而上直插云端的吊车都显示出工程的宏大和繁忙。画面中充分利用版画中刻痕,横竖相间的刻痕表现脚手架,这既是对工地场景的再现又为作品增强了版画味。
国外单元,外国艺术家的固有理念和受中国文化影响后创作的版画对比是很有意味的。来自墨西哥的丹尼尔创作的作品为观众呈现了国外友人对于北京风景的印象。艺术家特意选择了大楼建筑的一片外墙来表现主题。画面中大楼外墙有着秩序严谨之美,理性在这件作品中也有很好的表达。大楼外墙并不是简单地复制延续,外墙玻璃因为光线和角度不同,呈现的景色也不同,而这一切都被细致地再现。
来自法国的艺术家卡米尔·齐斯维勒创作的版画作品《屋内》选择的是生活中的普通景象。柔和明亮的光线透过窗户将屋内局部照亮,画面中黑暗近似“凹”形,中上部有着因为不同物体反射而产生的不同层次的光线,艺术家用非常细腻的手法去刻画光明和黑暗,墙壁因光线反射而照射在画面前部。大面积的黑暗与局部光明的对比更加凸显光明的可贵。艺术家对画面整体做了轻微模糊的处理,让作品更显宁静安详。
(作者为江西省美术馆典藏部馆员)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