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广西河池:文旅融合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宾 阳    2024-07-02 12:41:12    中国文化报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广西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各族人民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他强调,广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治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

在广西河池市,文旅融合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河池市地处桂西北奇秀的喀斯特地区,壮、汉、瑶、苗、侗、水、仫佬、毛南8个世居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独特地理、悠久历史、多元民族和多姿风情,孕育了河池丰富而多彩的民族文化。

“长寿文化、刘三姐歌谣文化、铜鼓文化等享誉全国。”河池市副市长翟红玲说,河池持续举办了21届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现有传世铜鼓1458面……被誉为“世界铜鼓之乡”的河池,无论是在重大节庆还是在日常庆典活动上,铜鼓都是重要的乐器,成为当地民族文化互动的载体,有力促进民族交流交往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河池,壮、瑶、苗等民族至今仍保持着铸造、收藏和使用铜鼓的习俗。铜鼓文化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团结各族群众的重要文化基础。”河池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韦红梅介绍,在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区建设过程中,河池市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非遗创新发展、活态传承,赋予铜鼓新的生命力。

近年来,河池通过举办白裤瑶年街节、瑶族祝著节等民族节庆,开展与铜鼓文化相关的传承保护活动,坚持以群众为主体进行活态传承,让传统文化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进一步增进民族情谊,促进民族团结。2023年,全市举办民族传统节庆和宣传展示活动385场,近200万各族群众参与体验。

今年“三月三”期间,广西与贵州合作在南丹推出“天字号”民族风情之旅主题线路,线路涵盖贵州平塘和广西河池的南丹、天峨、凤山以及百色的乐业等5个县域。2023年,这5个县域共同推进包括数十个“世界之最”和“全国之最”自然或人文旅游资源在内的的“天字号”旅游目的地建设。“河池与贵州平塘山水相连,我们联合推出优质文旅产品,巩固和深化桂黔文旅合作交流,共谋文旅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河池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韦鸿臻表示。据了解,去年以来,南丹县依托跨省旅游,打造“桂黔跨省旅游示范区”,与贵州省荔波县达成“规划联建、景区联创、线路联串、节庆联办、门票互免”等12项联动措施,旅游发展成果惠及两县50多万各族群众。

“2023年8月31日,随着贵南高铁全线开通运营,环江正式融入南宁、贵阳一小时经济圈及桂黔世界遗产大旅游经济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王露妮说。“从‘多彩贵州’到‘壮美广西’,贵南高铁串起一条自然与人文景观密集的‘黄金旅游线’。”韦鸿臻表示,河池市推出三姐文化体验、少数民族风情等多条高铁旅游主题精品线路,让游客走进河池,让河池走向世界。

去年以来,河池市全局谋划、高位推进,不断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推动现有景区提档升级。一方面,构建“快进内畅”的旅游交通体系,推进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持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水平。另一方面,积极营造热情好客、诚信待客、公平揽客,让游客放心暖心舒心的旅游消费大环境,用服务和热情欢迎八方游客。

“河池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持续推进落实‘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有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正在不断谱写河池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翟红玲说。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古老的昆曲绽放新的华彩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