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院校作为培养艺术人才的主要阵地,其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应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两大主要工作,这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直接关乎艺术人才培养水平。在此背景下,艺术类院校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与相互促进,以形成协同育人格局,不仅是高等艺术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培养新时代艺术人才的关键。
课程内容融合
课程教授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艺术类院校应优化课程结构,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内容的无缝对接。一方面,院校需要在分析现有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课程设计实现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的结合,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接触到创新创业的基础理论与案例分析。比如,开设《艺术与创业实践》课程,使学生在完成艺术项目的同时,学习市场调研、商业计划书撰写等创业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在创新创业课程中,教师应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比如,在探讨艺术行业创业方向时,引导学生探究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如何通过艺术作品反映社会现象和历史背景,如何通过艺术创作推动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等。同时,教师可以引入与艺术紧密相关的创新创业案例,让学生学习如何将艺术与商业相结合。通过分析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业兴趣。而对案例中的社会责任和伦理问题的讨论,能够加深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理解。此外,在创新创业课程中,教师应重点强调艺术创作的诚信和原创性,教育学生尊重知识产权,尤其在创业道路上更要坚定底线,反对艺术抄袭和剽窃,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
实践平台共建
艺术类院校应积极与政府部门、文化企业、非营利组织等不同类型的组织建立合作关系。这种多元合作机制能促进育人资源的共享与互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实践平台不限于艺术展览或产品开发,还可以拓展至艺术教育、社区艺术项目、艺术治疗等领域。依托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学生可以多方面接触社会,发现并解决现实问题,不仅能锻炼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实用技能,还能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创新创业项目设计上,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人兴趣,设计不同难度和层次的项目,为学生提供从小型个人项目到大型团队合作的不同项目,鼓励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此外,艺术类院校应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果的社会影响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性质的实践项目。比如,鼓励学生通过艺术实践活动介入社区发展,以艺术的形式美化社区环境;用艺术项目带动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这种实践能够让学生在锻炼技能的同时服务社会,实现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
师资队伍整合
一方面,艺术类院校应积极吸纳具有多元文化背景、行业经验丰富以及具有跨学科研究能力的艺术类专业教师,包括构建企业专员特聘机制,专门从艺术行业领域聘请具有丰富从业经验或创新创业经验的人才,让其担任学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与此同时,院校要定期组织校内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包括最新的教育理论、创新创业动态、案例研究方法等。另一方面,艺术类院校可以建设一支由艺术专业教师、创新创业导师和思政课教师组成的跨学科教学团队,让每位团队成员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提供独特视角,共同开发课程内容、制订教学计划,并在教学中相互配合。比如,艺术类院校可以定期举办教学研讨会、开放课堂等活动,鼓励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协作,在合作中开发具有鲜明育人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这种跨专业的课程能够从多个角度为学生提供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上述措施,艺术类院校能够培养一支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备创新创业指导能力的教师团队,有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评价体系创新
传统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在衡量学生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存在局限性。为了全面评估学生成长和发展,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应当被纳入新的评价体系中。在创新思维能力评价方面,可以通过创意思维训练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思维灵活性;通过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和创意项目的原创性,评价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效率,衡量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在实践能力的评价方面,可以根据学生在项目规划、执行和管理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学生在团队项目中的参与和领导情况,评估学生的合作与领导能力;通过项目的实际应用和社会反馈情况,衡量项目的社会价值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社会责任感的评价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参与社会艺术服务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评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反思和回应能力,衡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上述评价指标融入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反映学生在创新创业和思政素养方面的能力和成长,激励学生不断探索和进步。
艺术类院校通过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整合,能够培养出更多既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又具备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这对于推动艺术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展望未来,艺术类院校应不断探索和完善育人方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求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中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视野和良好素养的艺术人才。
(作者系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讲师。本文系2024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双创背景下艺术设计学专业”专创融合“实施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31007273155812)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