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戏曲题材话剧——

戏服“开口”话传承

陈红玉    2024-06-19 10:44:44    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日,戏曲题材话剧《万火关》在北京人艺小剧场连演10场,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该剧以戏曲服装作为主角,以“戏服寻人”为叙事主线,串联起几代戏曲人不同的命运故事,引发观众对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命运与走向的思考。

“大靠”是传统戏曲中武将的铠甲,设计精美,穿戴讲究,不只是简单的演出服,更是戏曲表演艺术的一部分,彰显着演员所扮演人物的尊严和荣耀。《万火关》别开生面地从新老两件“大靠”的视角切入,探讨戏服与演员之间相互成就、共同出生入死的依存关系。“戏服寻人”这个设定让人觉得意外却拍手称绝。

编剧闫小平以拟人和写意的手法,将“老靠”与“新靠”塑造为一老一少两个人物,赋予他们戏剧性的角色形象和复杂纷乱的内心世界。他们既代表了戏曲艺人的身份和技艺,更承载着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以及对现代社会变革的困惑与探索,从而将当代社会中关于文化传承、身份认同等现实问题呈现得淋漓尽致。过去与当下、传统与时尚、舞台表演与网络直播……各种矛盾冲突同时并置到了一起。“角儿”和戏服、现代网络人和数据算法,到底谁在操控谁?舞台上同时建立起两个时空,4名个性鲜明的角色打破边界,在同一时空彼此对话。深刻的主题凸显、丰富的情感交织,引发了观众的共鸣与思考。

情感虽然来自于现实的真实,但作品是虚构的,这是戏剧的特质。《万火关》充分利用戏剧的虚拟性,重新设置了人物、结构和故事。在艺术的真实与虚拟之间,编剧拿捏得恰到好处。北京有条传奇的“戏装一条街”,百年来历代京剧名角都曾造访。2011年以来,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提上日程,随着老城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的全面推进,与中轴线紧邻的“戏装一条街”迎来了新生。胡同旧貌改新颜,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多处沉寂的小院变为时尚的文化体验空间。这条老街前后迥然不同的情境引起了编剧的感慨与思考,在对传统文化奔涌的深情中,《万火关》的理念逐渐被赋形。创作者将爱与责任、历史与现实融入舞台之中,体现了对传统戏曲与现代戏剧的专业把握,也彰显了作为“时代之我”的艺术工作者弘扬传统文化的努力与尝试。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一首《新月牵影》,唤起你我浓浓家国情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