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型原创芭蕾舞剧《归来红菱艳》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剧场亮相。该剧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及北京舞蹈学院联合出品,重庆芭蕾舞团精心创作编排,融合民族舞与芭蕾舞,结合现代与历史元素,展现文艺工作者在战争年代对艺术与中华文脉的守望。
芭蕾舞剧《归来红菱艳》以北京舞蹈学院首任校长戴爱莲为原型,描述了民族危亡之际,爱国艺术家归国投身抗日救亡,唤醒民族意识并抚养孤儿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困境中愈发坚韧的抗争精神,彰显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重庆芭蕾舞团团长、该剧导演刘军告诉记者,戴爱莲的成长史是新中国舞蹈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她希望通过这部戏,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戴爱莲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感受她在逆境中不断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
《归来红菱艳》是重庆芭蕾舞团继《追寻香格里拉》等剧后再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舞剧,历时4年完成。该剧融合了油纸扇舞、秀山花灯等中国元素,既展现芭蕾的优雅,又融入中国的韵味与风情,使剧情更具吸引力。“舞蹈应融入深层精神内涵,每个动作与表情都应富含情感与思考。”刘军说,为实现舞蹈融合,需深入探究各种舞蹈的特色与内涵,发现其共性与差异,并勇于突破传统、积极创新。
《归来红菱艳》还特别注重用丰富细腻的舞蹈语言展现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奋斗精神。主创团队为呈现抗战时期的氛围,深入研究并尝试运用音乐、舞美等元素还原时代风貌。该剧虽以戴爱莲的经历为创作基础,但更侧重于将其作为象征,反映那个时期人们的共同经历和感受。为了更好地展现情节和人物关系,该剧将男主角刻画为英勇的地下工作者,展现其对戴爱莲的悉心引领与指路,突显了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
“在整部剧中,我们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传递,让观众深刻感受人物在逆境中的坚韧与勇气,试图引起共鸣和思考。”刘军说,剧中展现的精神力量,既是戴爱莲个人的力量,也是那个时期所有中国人民的力量。
该剧结尾部分将情节推向了高潮。当捷报声响起,身着洁白芭蕾舞裙的演员化身为和平的使者——纯洁的“和平鸽”轻盈起舞,红色舞鞋格外引人注目。她们脚尖着地、挺立身姿,象征着抗战时期中国人民坚忍不屈的精神。这一幕也展现出艺术家在动荡年代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坚定守护。
“我看了之后很感动。”北京舞蹈家协会主席、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名誉院长陈维亚认为,《归来红菱艳》的编舞特别好,音乐、舞美、服装得当,若要进一步提升,可加强戏剧矛盾结构线的梳理与强化,使舞剧情节更加扣人心弦。
目前,《归来红菱艳》已启动全国巡演,将陆续亮相河北、陕西、河南、四川等地。“芭蕾舞不仅是一种舞蹈,更是一种文化的桥梁和沟通心灵的艺术形式,该剧通过这一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刘军说。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