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大学生演出团队以青春飞扬之势观照现实;另一边,老戏骨们以纯熟的演技再现地道南京味儿……12部来自江苏省剧本创作孵化中心培训营的新创作品、8部来自江苏省内的优秀邀演剧目、20部小剧场作品在南京的9个小剧场轮番登场,呈现传统戏剧表达和实验剧场创作的多元风格。5月31日,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第三届)闭幕式暨江苏小剧场戏剧主题分享会在南京星空剧场举行。现场,“最佳编剧”“最佳表演”“最佳舞美设计”“最佳导演”“入围剧目”和“优秀剧目”相继揭晓。
精彩剧目掀起青春戏剧风暴
儿童剧《72号的奇幻冒险》率先拉开本次小剧场戏剧展演大幕。该剧编剧王旭冉是南京传媒学院大四学生,他介绍,该剧讲述的是家猫“钱多多”和一只从实验室逃出来的小白鼠“72号”上演了一场全新的“猫和老鼠”的故事。“虽然这种‘出逃’很不现实,但总归要做一次梦。”这部儿童剧通过动物的视角观照人类生活中不同群体的现实境遇,打动了很多成年观众。
话剧《大桥风景》取材于南京的地标建筑南京长江大桥,其编剧江浩强是南京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院研二学生。该剧选取了8个“讲故事的人”,展现了不同维度的大桥故事。“虽然南京艺术学院的小剧场空间不大,但只要《大桥风景》的聚光灯打开,照亮的便不仅是舞台,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与情感。”南京师范大学教师刘永昶说。
蕴含南京记忆、饱含南京味道的话剧《民生巷11号——之二》,以3个叫“国庆”的“老南京”为主角,围绕他们居住的南京民国老宅要被拆迁产生的矛盾展开,生动勾勒出老城南的人文历史与坊间趣闻,真实表现了老南京人的日常生活和普通百姓的愿望与梦想。
锡剧《回家》大量取材于真人真事,在表演上突出“俏”与“巧”。剧情以在宜兴经营两家民宿的夫妻为切入点,讲述了两人在经营民宿过程中,“本地人”与“异乡客”之间的一系列动人故事。
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本次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17天时间上演了20部精彩剧目,23位青年编剧、30位青年导演、175位青年演员,在南京的9个小剧场掀起了一场青春戏剧风暴。从话剧、儿童剧到木偶剧,从京剧、昆曲到锡剧、柳琴戏等,通过编、导、演融会贯通的创作,带给观众全新的观演感受。经专家评审,话剧《民生巷11号——之二》等10部剧获“优秀剧目”,话剧《肺腑之言》等10部剧获“入围剧目”。
特色小剧场激发城市文化活力
小剧场观众与舞台和演员近在咫尺,可以与演员更好地面对面、心对心交流互动。“小剧场是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也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空间。”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江苏聚焦人民精神文化新需求,积极推进小剧场建设,出台《关于推进小剧场建设的指导意见》,每年认定一批省级示范小剧场和小剧场精品剧目,支持小剧场创建“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并把小剧场剧目创作生产纳入艺术创作专项资金、艺术基金等扶持范围,把小剧场演出纳入文化艺术节庆活动、公共文化服务配送菜单,举办小剧场戏剧编剧人才培养项目,推动小剧场规范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江苏是国内率先探索小剧场建设的省份,自1989年南京举办第一届中国小剧场戏剧节起,小剧场演出就在江苏这方土地扎下了根。”江苏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江苏专门制定出台相应政策,从目标任务、工作原则、路径方式、保障举措等方面对小剧场建设作出有益探索。一座座遍布城乡的小剧场,逐渐成为为民、惠民、乐民的共享文化驿站。小剧场展演满足群众观演新需求的同时,也孵化出城市新的文化活力。
打造小剧场戏剧交流展示平台
“小剧场戏剧充满生命力,通过排练、预演,最后在小剧场的演出中看到观众的反应,互动性很强。”演员陈峰宁深有感触地说。观众李女士表示:“小剧场戏剧的魅力在于真切的艺术体验,希望有机会看到更多小剧场戏剧演出。”
青年写、青年编、青年演,一年一度的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已成为年轻人的“造梦空间”,也是江苏青年戏剧人集中展示功底的大舞台。小剧场艺术在江苏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为培育戏剧人才、打造精品剧目结出累累硕果。成立于2021年5月的江苏省剧本创作孵化中心,依托南京艺术学院高校平台,聚合江苏省内外专家资源,面向全省征集原创剧本大纲,同时面向全国聘请导师指导创作,孵化、遴选、推出一批优秀剧本。“孵化,是一个作者从成长到成熟的过程,也是一个作品从成品到成果的艺术升华。”江苏省剧本创作孵化中心执行主任、南京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院院长陈捷说,目前,孵化中心面向全省征集戏剧大纲近400部,培养青年编剧94名,成功孵化原创剧本89部、原创剧目36部。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