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民族文化与原创音乐剧的融合发展

肖 杰    2024-06-06 12:17:15    中国文化报

中国的民族文化,指各民族在长期受不同因素影响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传统。由于中国疆域辽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各地区的自然环境、民族构成、社会结构等存在一定差异,但同时,也在不断交流融合中形成了多元的民族文化景观。各民族文化为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民族文化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基础上实现创新与发展是一个重要命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和旅游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旅游演艺的发展开始进入蓬勃态势。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有着天然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在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原创音乐剧在其中的作用逐渐显现,而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创新将有效推动我国区域经济、文化和旅游的持续发展。依托优秀民族文化,借助音乐剧的艺术形式展现各地历史底蕴和特色风情,对于进一步提高文旅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旅场域与中国原创民族音乐剧融合创新的优势及价值

音乐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现代化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歌、舞、剧合一的综合体,给观众带来了审美上的全方位体验,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将优秀的民族文化融入音乐剧创作和演出,将有效推动文旅融合,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形态优势。民族文化形态可分为语言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其中,语言文化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形态,不仅是基本的交流工具,更是历史、文化、价值观的重要传播媒介与传承载体。歌曲与歌词的创作是音乐剧的灵魂,可通过对特定民族的采风与考察,挖掘当地的民族音乐、语言元素,运用现代性的创作手法,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和歌词。这是一种民族文化记忆的传承,也是创作者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更代表了创作者对于过往民族历史的重新理解与全新阐释。近年来,通过肢体语汇展现民族大写意观成为舞剧创作的新生态,《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咏春》等脍炙人口的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反映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趣味与整体的市场需求。因此,中国原创音乐剧创作者应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找到能够展现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手法,从而更直观地反映民族文化特色与底蕴。要充分借助民族史料、历史典故、史诗传说等,讲好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故事,塑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人物形象,运用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和文化价值。

呈现优势。民族文化中的建筑文化和民俗文化,包含地域风貌、建筑风格、传统节日、礼仪习俗等元素,以视觉效果和情绪氛围进行向外传播。因此,创作者在舞美上可结合各民族的建筑工艺、礼仪习俗等元素,通过舞美设计、多媒体呈现等视觉艺术手段,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舞台空间。元宇宙等数字经济时代的新概念在网络上的流行,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社会心理与审美趣味,在这些方面,文旅产业也要与时俱进,通过新技术与新概念的结合展现民族文化神韵,吸引更多年轻人热爱民族文化。同时,舞美上要增强演出空间的体验感与真实感,打造环境式、沉浸式、互动式舞台,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手段展现民族文化美学,提升公众对民族文化的感知力,增强公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传播优势。音乐剧派生于雅俗共赏的歌舞艺术,发展成熟后活跃于大众视野,有着广泛的市场基础和观众群体。同时,现代社会中“舞台”的概念也逐渐走出了特定的场域,这样更有利于音乐剧创作形式的拓展,可以激发创作者更多的创意与灵感,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群体,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客流量和经营收益。将民族文化融入音乐剧创作的创新,不仅能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音乐剧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的观众,借助剧目的传播和影响力也有利于提高各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旅场域与中国原创民族音乐剧融合创新的实践路径

音乐剧和民族文化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特色文旅产业的开发需要在文化艺术传承和商业开发中作出一定的平衡。

原真性。在音乐剧创作中,主创团队应对相应的历史传统、民俗风情、社会环境等进行详实的考察和研究,将作品的真实感与形式感统一,以便能够准确地传承和展示民族文化。确保民族文化的原真性得到保护,避免过度的艺术性创作和商业化开发破坏民族文化的本质和核心。

创新性。原创音乐剧必须避免简单无趣的套用和复制。从剧本创作到舞台呈现应对特定的民族文化进行解构、重塑、创生,对民族文化进行现代性的演绎与改编,要更符合现代审美原则和市场需求,通过新型的舞台设计与制作提升舞台演绎空间的真实感与体验感,创造独特的观演关系与视听效果,吸引更多观众群体。

联合性。民族文化与原创音乐剧的融合发展还可联合其他文旅产品进行宣传和推广,以多渠道增强市场影响力。并可通过区域文化的品牌形象建设、建立合作机制等,确保其独特性和价值,实现文化与经济可持续的良性互动发展。

民族文化与原创音乐剧的融合衍生出来的特色文旅产品前景广阔,不仅有助于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有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同时为中国原创音乐剧创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作者系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副主任)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展陈接地气 非遗聚人气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