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苏打烧”器物联展讲述火与土的深情厚意

2024-05-28 11:31:56    美术报

去年“剔透火彩1.0版本——于破损中新生”展览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今年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陶艺系带着更高的期待和更多的创意,为大家带来了全新的“剔透火彩2.0版本——于破碎处生长”。5月15日起,该展览在手工艺术学院集装箱展厅正式开始,为期一周。

据了解,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陶艺工作室的师生们一同参与此次的烧成。所以此次展览展示了两所学校的学生一系列经过精心创作和打磨的苏打烧作品,它们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意,诠释着“于破碎处生长”的主题。

正视破碎,且生长于破碎之上——是今年“苏打烧”展览的主题。去年“于破损中新生”的主题,更多的指向于激发寻求改变和突破的决心;今年“于破碎处成长”则强调了在困难和挑战中不断成长的重要性。“破碎”一词是艺术家陶瓷创作道路上的必经之路。在苏打窑烧至最高温时,苏打溶液与高温炽焰的对撞,更是把陶瓷的“破碎”与“生长”,把“火与水之歌”演绎到最强冲突之处。

本次展览指导老师许超奇表示,“参与其中的我们,在冲突中思考,在破碎处凝视,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重新审视规格与界限。这种审视与判断使得我们成长,而这样的成长不仅是意识上的,更是心灵上的。艺术家通过工艺的实践不断地挑战和超越自己,而这些苏打烧器物的呈现,让我们的思考变得更加具体和有说服力。”

苏打烧工作坊作为手工艺术学院陶艺链状工作坊教学的重要一环,不仅传授了苏打烧的专业理念和独特工艺,更让学生深入理解了泥土、火与苏打三者之间的奇妙关系。在这里,学生们不仅学习如何配比泥土、制作作品,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掌控火候,让作品在火中焕发出独特的光彩。在高温的窑火中,苏打与泥土激烈碰撞,交织出晶莹剔透的釉面。这不仅是苏打烧独有的工艺魅力,更是火与土完美交融的结晶。每一件作品都仿佛是一个故事,讲述着火与土之间的深情厚意和无尽探索。

此外,在这次苏打烧工作坊教学和展览筹备过程中,策展人苏碧云和胡余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组织带领其他研究生们深入探索材料和工艺的本质,更在展示中凸显了材料与工艺的本体语言的独特魅力。他们的领导力和合作精神,无疑为整个工作坊和展览注入了新的活力。

艺术家们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苏打烧作品,它们或细腻入微,或粗犷豪放,都蕴含着大家的独特思考和精湛技艺。在展览期间诚挚邀请大家前来观摩,共同感受苏打烧的独特魅力。 (偲琪)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名联咏名山”系列活动在广东启动
下一篇:艺术常伴山村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