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铁画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以铁为原料,经红炉冶炼后,再经锻、钻、抬压焊、锉、凿等技巧制成。铁画具有国画的神韵又具雕塑的立体美,还表现了钢铁的柔韧性和延展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历经300多年的淬炼,芜湖铁画凭借“铁为肌骨画为魂”的锻制技艺传承至今,2006年,“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成为“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
近日,“铁骨画魂——芜湖铁画艺术精品展”在安徽省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收录了不同时期芜湖铁画匠人的心血之作,全面展示了芜湖铁画的文化底蕴、传承脉络以及创新发展,作品广泛涵盖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有座屏、摆件、文创等形式。
安徽芜湖得长江、青弋江交汇之利,自古以来冶铁业就十分发达,有着“铁到芜湖自成钢”的美誉,为芜湖铁画的诞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明末清初时期,铁匠汤鹏与“姑孰画派”创始人萧云从在这里结识,铁与画碰撞出艺术的火花,芜湖铁画应运而生。
萧云从的画初学倪云林、黄公望,晚年放笔,逐渐形成“清疏韶华、笔墨爽利”的艺术风格。铁匠汤鹏与萧云从为邻,因观萧云从作画而受到启发,并受萧云从指点,根据画稿,以锤代笔、以铁代墨进行创作。萧云从的作品笔墨疏简,线条枯瘦,意境空寂,适合铁工技艺的发挥。由此可见,铁画从创制开始,就与国画结下了不解之缘,铁画不断从国画中汲取营养,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汤鹏制作的铁画,有山水、人物、花鸟、树木等题材,通过热锻冷作,揉铁而成半浮雕艺术品。他的铁画不仅本地求购者甚众,连外地人亦闻名而来;不仅为普通群众所喜爱,而且“豪家一笑倾金赀”,购作“斋璧雅玩”,汤鹏与铁画皆“名噪公卿间”。其著名代表作《四季花卉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将传统绘画技法与锻铁技艺巧妙结合,曲折尽致,山水、花卉,各极其妙,一时称为绝技。春季的牡丹花、白头鸟,夏天的荷花、鹭鸶,秋天的菊花、鹌鹑,冬天的梅花、喜鹊,汤鹏巧妙地将铁打造成各种花卉、动物的形态,通过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层次,画上的花鸟栩栩如生。
《溪山烟霭图》则以山水为主题,展现了溪水潺潺、重峦叠嶂、云烟缭绕的自然美景。汤鹏用铁丝勾勒出山石的轮廓和纹理,通过精细的锻打和剪裁,使得山石呈现出立体感和质感。同时,他运用线条的粗细、疏密和虚实变化,营造出云烟缭绕、朦胧缥缈的氛围。整幅作品构图严谨、布局合理,给人一种宁静、深邃的美感。
新中国成立后,芜湖铁画受到重视,重新获得发展。1956年,芜湖市工艺美术厂成立,安徽师范大学派出两位优秀画家入驻该厂,与大家共同研究。同年,以铁画艺人储炎庆为首的铁画恢复小组成立,重新挖掘和创新濒临失传的铁画绝技。储炎庆带出了张良华、杨光辉、储春旺、殷元绍、吴智祥、张德才、颜昌贵、秦学文八大弟子。在王石岑、柳文田等一批画家的帮助下,储炎庆带领弟子集体创作,相继锻制了《关山雪霁》《梅山水库》《迎客松》《牛郎织女笑开颜》《松鹰图》《绿竹垂荫》等经典作品。
其中,巨幅铁画《迎客松》是195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而作,如今被珍藏在人民大会堂。作品中迎客松顶天立地,挺拔不阿,意境高远。迎客松的松针茂密,整个松针约有两万根,由铁画家一根一根锻打而出,可见其工艺之细腻。巨大的松干的树皮鲮圈,每一个鲮圈都要锻打数百锤,鲮圈与鲮圈的连接十分讲究,环环逼真。其当年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赞赏:“铁打的迎客松,象征我们祖国的万古长青,再说我们中国人好客,迎客松的寓意很好。它既有政治气派,又有艺术魅力,是美与力的最佳结合。”
1959年展览于巴黎世博会的《松鹰图》以松树和雄鹰为主要元素,通过铁画的独特工艺,展现出了大自然的壮丽与雄鹰的雄壮。在构图上,松树和雄鹰在画面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松树的静谧与雄鹰的动感相互衬托,使得整个画面既和谐统一又富有变化。同时,铁画工艺的运用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逼真,雄鹰的羽毛、松树的纹理都清晰可见,仿佛触手可及。
改革开放后,芜湖铁画蓬勃发展。芜湖市工艺美术厂开发了镀金铁画《迎客松》、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熊猫盼盼”瓷盘铁画系列等作品,成为外事活动礼品首选,并深受消费者喜爱。1980年,著名画家刘海粟前往芜湖参观铁画,对铁画艺术和铁画艺人赞不绝口,并亲笔为铁画题词“精神万古,气节千载”。
如今,芜湖铁画在守正中创新,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推出了多样的铁画文创衍生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储金霞、张家康以传承铁画技艺为己任,带领弟子潜心揣摩,在题材、色彩和功能方面进行创新,于锤锻中领悟制作技巧,使用淬火、叠锻等创新工艺,大大丰富了铁画的创作手法,既擅锻鸿篇巨制,又能制作精美小品,创新作品层出不穷。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