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这些江苏元素,在“中法交流”中绽放异彩

 陈 洁    2024-05-10 10:48:56    新华日报

昆曲《牡丹亭》是在法国演出最多的中国传统剧目,中文世界仅有的全译本《追忆似水年华》由江苏的出版社推出,江苏的苏绣多次惊艳法国观众……在中法戏剧交融、文学交往、非遗交流中,江苏地域文化的创新、创造在法国闪烁着熠熠光彩。

互动交融,昆曲《牡丹亭》接力“盛开”

在世界闻名的“浪漫之都”巴黎舞台上,《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故事40年来久演不衰。

1932年,问世300年的《牡丹亭》开始其在法语世界的译介之旅。然而,正所谓“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直到1986年,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张继青领衔的南昆版《牡丹亭》首登巴黎,法国观众被深深征服。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孔爱萍,用“轰动”来形容当时的演出盛况。“当时,我们事先准备了翻译字幕带过去,但法国观众渴望欣赏原汁原味的中国昆曲,不想被字幕打扰,所以最终并未使用。”这个细节让孔爱萍印象深刻,她惊喜地发现,法国观众显然看懂了这个中国故事,报以热烈的掌声,还有不少人在台下感动落泪。

此次演出影响深远,有观众一场不落追完全部六场演出,其中有人日后成了昆曲研究专家。也有像法国青年导演阿兰这样的“粉丝”,后来专程来到南京、苏州等地,拍摄了张继青《牡丹亭》舞台纪录片。这次演出的成功,也开启了《牡丹亭》乃至昆曲在法语世界的传播之门。

“1986年张继青老师的精彩表演,在法国掀起了《牡丹亭》热潮,几十年热度不减。自张继青的《牡丹亭》演出之后,来法国演出最多的中国传统剧目就是《牡丹亭》。”《中国戏剧》原摄影记者吴钢回忆道。

2023年9月,作为“文明遇·鉴:中国昆曲江苏周”系列活动之一,南昆版《牡丹亭》时隔37年再度登上巴黎舞台。大幕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拉开,主演孔爱萍、施夏明足足谢幕7次。“张继青老师已经故去了,但那一刻我感觉到她就在我的身边。”此时,孔爱萍早已成长为梅花奖演员,演绎着另一个精彩的“杜丽娘”。

经典共鸣,文学交往点亮璀璨星空

法国当地时间5月6日下午,在法国访问的习近平主席将中国翻译的法国小说作为国礼,赠送给法国总统马克龙。书籍,沉淀着文明。中法建交60周年,两个大国之间的文学交往、心灵共鸣,留下了不少江苏印记。

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是世界级的浩瀚巨著,被公认为文学创作的一次新的尝试,开意识流写作先河。目前中文世界仅有的全译本,正是由江苏译林出版社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翻译,集结了整个法语文学研究界之力,由李恒基、徐继曾、桂裕芳、袁树仁、潘丽珍、许渊冲、许钧等15位一流译者强强联合,才翻译完成了这部近300万字的作品。

“作为文学大国,法国获诺奖的作家最多,这些法语经典在国内的出版,为中国一代人打开窗口看世界提供了丰富的样本。”译林社经典出版中心主任姚燚介绍,30多年里,在几代译者、编辑的努力与协作下,译林的“法语文学长廊”里有《蒙田随笔全集》《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茶花女》以及雨果精选集、加缪文集等一批影响世界的法语经典在列,在国内较早译介了一批影响世界的法语经典之作。

许钧译作《追忆似水年华》(四)、张新木合译的《巴黎圣母院》、黄荭翻译的《小王子》……江苏的译者源源不断将法国经典文学介绍到国内,与此同时,文学苏军也将法国作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目标国之一。江苏作家毕飞宇在法国拥有最多、最热情的“粉丝”,《青衣》《玉米》《推拿》等作品陆续在法国出版。2017年,他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江苏老一代作家陆文夫的《美食家》自1987年在法国出版后,数十年仍然是畅销书、长销书。

同为充满诗性的国度,法国人对中国诗歌的兴趣也极为浓厚。不久前,南京师范大学访问团携全新出版的《穿越诗歌的星空——60 位中法诗人双语诗选》前往法国。在交流过程中,南师大出版社社长张鹏发现,法兰西学院的院士中有很多“中国通”,他们对中国文化饱含敬意,尤其惊叹于中国当代诗歌至今仍保留韵脚,还能吟诵,他们认为在继承诗歌传统这方面,法国应向中国学习。

以“荷”为美,苏绣飘香法国

起源于苏州的苏绣,迄今已有两千余年的悠久历史,与湘绣、粤绣、蜀绣并称为“四大名绣”。近年来,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文联副主席姚建萍的苏绣作品频繁走出国门,也在法国留下了一段佳话。

去年底,由法国文化部、法国国家艺术行业联合会主办的法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卢浮宫举行,姚建萍刺绣艺术品牌携苏绣作品《蒙娜丽莎》亮相。在东西方蒙娜丽莎的首次“会晤”中,苏绣将油画、摄影、雕塑、国画、书法的线条、结构、色彩、光影变化融为一体,与传统刺绣针法的有机结合所展现出的独特韵味及艺术表现力,令法国观众惊艳不已。

法国的刺绣艺术在全球享有盛誉。然而,苏绣与法绣截然不同,后者是通过丝线将亮片、缎带、宝石、珍珠等丰富材料结合,营造出具有强烈立体感的图案,一层一层,错落有致。而苏绣的立体逼真及层次感,则是通过其独有的劈丝技艺实现的,即将一根丝线劈细至一百二十八分之一,然后一针一线精心绣制而成。在法国的多次展览中,令姚建萍印象深刻的是,许多法国人在第一天观展后,第二天会携家人再次前来,还会握着她的手,赞美这是“上帝之手”,因为苏绣指尖飞舞的精工之技、精工之美,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今年5月,“从北京到巴黎——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中国艺术大展在巴黎拉开帷幕,展厅中最为显眼的位置,展出着姚建萍历时数年创作的苏绣作品《荷露娇欲语》。

“荷花是一种具有国际性语言的水生植物,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盛产荷花,但形态和象征意义却不尽相同,我希望通过苏绣的传承与创新,表达以‘荷’为美、美美与共的中国思想。”姚建萍说。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音乐的温度
下一篇:让山海相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