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民族歌剧《李清照》:

​品味宋韵文化清雅之美

胡 芳    2024-05-09 11:05:46    中国文化报

由浙江音乐学院、浙江演艺集团(浙江歌舞剧院)联合创演的民族歌剧《李清照》近日在北京演出之后,拉开了在浙江、上海等地巡演的序幕。该剧是一部以民族歌剧形式为基础,结合中西方的音乐艺术和戏剧表演方式,融合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艺术作品,旨在通过音乐、歌唱、戏剧表演等艺术形式,全面展现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文学成就以及相关历史背景,让观众不仅可以欣赏艺术的美感,更能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和独特魅力。

2023年,民族歌剧《李清照》首次亮相第五届中国歌剧节,赢得专家学者的好评。此次复排,是主创团队根据专家学者的建议,对该剧进行的全面提升,剧本、舞美、唱腔等尽显宋韵之美。

该剧编剧蒋巍、蔡福军介绍,民族歌剧《李清照》选取了李清照青年、中年、晚年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却把青梅嗅”“自是花中第一流”“不肯过江东”“江山留与后人愁”4幕。全剧以少女之纯、少妇之爱、中年之悲、暮年之哀为主线,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紧密结合,呈现出李清照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同时塑造了赵明诚、李格非等一批文化名人的形象,以歌剧艺术反映一个朝代的历史人文风貌。

民族歌剧《李清照》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艺术再现,也是对宋韵文化的一次深入挖掘与展现。该剧由郑培钦饰演李清照,在她看来,剧中的李清照秉持人生理念,坚守刚毅品格,尽管遭受种种不公、不义之事,但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理想主义,体现了对于自我追求与思想独立的坚持。郑培钦表示,《李清照》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而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李清照的爱国情怀,则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戏剧表演是民族歌剧又一重要的表现手段,剧中通过情节的编排和人物的刻画,将王谦饰演的赵明诚、段永明饰演的李格非等角色的人生经历,与李清照的文学成就充分展现出来。在表演形式方面,该剧采用戏曲和歌剧相结合的演出形式,还融入了话剧表现手法,使得舞台表演更有看点和感染力。

音乐是民族歌剧的灵魂。该剧由白水、翁持更作曲,在音乐形象方面,通过歌词、旋律和音乐编配技巧的巧妙融合,呈现李清照内心彷徨和悲苦的情感,达到了音乐和人物内心情感的美学统一。音乐在序曲、幕间及结尾处的轰鸣,让歌者的吟唱在道白处娓娓追随。古琴、琵琶、竹笛等乐器的特殊音色,时而从乐队里跳出,点缀重要段落,又能适时返回融入乐队。

剧中《终生憾》作为《李清照》的核心咏叹调,其音乐形象意在传达李清照内心深处的哀怨和感慨。整个曲子采用了缓慢的节奏,在时而柔和、时而波澜壮阔的音乐旋律中,恰当地加入了男女声合唱,使得唱腔更富有感染力。

该剧舞台素雅、写意、简约,灯光含蓄、内敛、抒情,服装古典清丽,转台的有机使用、雨幕的疏密设置,无不体现出古代文化和现代审美之间的交融和传承。以总导演李伯男、导演蒋新光为代表的主创团队,在舞台处处暗藏着美学巧思——所有的道具和布景拥有简约大气的线条;人物的影子通过灯光的投射打在白色的景片上,让舞台仿佛又开拓出了新的“皮影戏”般的表演空间。该剧充分融合了传统和现代风格,舞台背景和布景采用了传统的山水画和书法手法,并融入了现代科技,呈现出一幅幅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画面。

舞美设计裘冰在舞台中央设计了雨幕,可以根据剧情随时在剧场里“下雨”,诗意浪漫地打造出了一个写意婉约、浓淡相宜的舞台艺术空间。剧中,雨幕和水池被巧妙地融入舞台设计之中,与演员的表演紧密结合,增强了剧情的艺术感染力。灯光设计周正平、祝世明、罗文强对灯光投影的处理——黑幕和雨幕的虚实变化,营造出了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在李清照与赵明诚嬉戏游玩的场景中,巧妙地使用了灯光和投影,营造出古代文人雅士庭院的沉浸式质感。在其他场景的运用中,也充分利用了投影及其他手段,使虚幻和现实之间的结合更加流畅自然,视觉效果更加震撼。

此外,该剧服饰在传统元素和宋韵风格之间做了很好的平衡,展现出中国古典美的韵味。服装设计冯丽丽、郭亚莎表示,在制作服饰时,注重选用材质优良、有质感的面料,如丝、绡、绸等,这些材料均有着非常细腻的手感和优美的光泽,体现了宋代时期的工艺和美学。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探索舞台艺术的疗愈性
下一篇:架起中法文化交流之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