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夏圭与杭州山水之美

2024-04-30 12:00:51    美术报

杭州是大自然赐予人间的尤物,她天生丽质,令人难忘。

我曾有幸去过欧美、非洲、澳洲及亚洲各地,可谓行遍千山万水。但回到杭州,就会更感受到这“人间天堂”独一无二的综合之美。

一是城市山林之美,空气清新。杭州“三面云山一面城”,一江春水城东流,居民和大自然的结合十分融洽,天衣无缝。

二是四季视听之美。杭州四季分明,带给人们丰富的美感。春有苏堤春晓,夏有曲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断桥残雪;举头可见双峰插云,低首可于花港观鱼;黄昏可看雷峰夕照,夜晚能见三潭印月;近可听柳浪闻莺,远可闻南屏晚钟。而且杭州植被繁茂,春天桃红柳绿;夏日十里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山寺月中寻桂子”,满城飘香;冬日孤山探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三是可游可居之美。杭州西湖景区山不高而逶迤起伏,水不深而碧波荡漾。虽无太湖之浩瀚,也无泰山之高大,但是不足六平方公里的西湖景区,可游可居,可观可赏,可登可涉,可止可安。让人不会感到深山的恐怖,恶浪的危险,令人心无挂碍,当是中国古代文人画家追求天人合一、超尘脱俗的理想粉本。

四是空蒙虚灵之美。杭州除西湖的水气、群山的岚雾、雨天的湿润之外,南宋杭州还有许多水域河流,包括水井、池塘、湖荡等。如从今天的浣纱路、河坊街、龙翔桥、开元桥、百井坊巷、柳翠井巷、荷花池头等地名中,即可见一斑。所以杭州有江南薄雾蒙蒙的美感,岚烟流布,带来空灵之趣,恍如仙境,有着神秘之美;又如蒙上面纱丝服的美人,可望而不可即,绰约多姿,令人神往,具有宽广的想象空间,魅力无穷。

五是质朴野逸之美,天然去雕饰。南宋时更是如此。彼时湖畔虽然有低矮的亭台楼阁,但湖畔也有许多稻田桑地,茅草丛生,芦苇飘逸,白鹭翩跹,老藤垂柳,草长莺飞,且有扁舟渔翁,猎兔壮汉,生机勃勃。西湖恰如苏东坡所誉,是村姑西施,具有质朴天真的纯真无邪之美。如今虽还湖于民,但人工匠气有所增加,自然野趣有所淡化了。

六是人文浪漫之美。到了杭州,见到白苏二堤,让人不禁会想起大诗人白居易、苏东坡;见到雷峰塔、断桥,也会使游客津津乐道许仙、白娘子的爱情故事;经过长桥、万松岭,更会使人自然想到了梁山伯、祝英台的凄美传说;在杭州,大家还会联想到岳飞、秋瑾,忆起毕昇、茅以升、钱学森……

夏圭生长在杭州,享受宫廷画家的福利,在和平时代,尽情地体悟杭州山水之美,并以此启发自己的创作灵感。他有两件代表作,充分地说明了他对杭州之美,尤其是对可游可居、空蒙虚灵、质朴野逸与人文浪漫之美的把握,十分到位。

第一件是今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西湖柳艇图》,描写从西湖涌金门到清波门学士桥一带的柳浪闻莺风光。

西湖好看而不好画,那么夏圭又是如何取景的呢?

他从北向南,汲取了岸边的景色,以描绘西湖的天生丽质。近处是浣纱河入湖的涌金门港汊,一位船夫用竹篙撑船,以展现湖岸的碧波清浅。而港汊岸边是一排酒肆茶坊和民舍码头,水边停泊着若干游艇与渔舟,宁静而祥和。屋后的湖畔为稻田,田埂道上游客正潇洒地赏景,领略桃红柳绿的春光。有的坐轿,有的步行,轿夫负担,但皆有轻快自如的身姿,沉浸在大自然的野逸之趣中。

而远处清波门学士桥一带,杨柳依依,随风而舞,没有游人,较为清寂荒率,以见自然湖景的野趣。

夏圭在这些实景之外,构思巧妙,以云烟流布、充满动感的空气,笼罩了远方的西湖湖面和周围的群山。以空灵奇幻虚化了那些实景,不仅使画面有虚实互补的美感,有西湖山色空蒙的诗意,而且令人目睹云烟而会想象那起伏的玉皇山、南屏山、九曜山,也会勾起对西湖那波光粼粼水面的联想,包括秀挺的保俶塔,起伏的葛岭,以及那如蓬莱三岛一样的湖中诸岛;还会想起苏东坡“山色空蒙”的诗意,令人神往。

这种虚实互补的空灵之美,就是南宋马夏“半边一角”的构图特色, 使西湖山水如梦如幻,如诗如歌;让那并不遥远的西湖群山,多了几许让人“不识真面目”的仙境神感,使观赏者在见到柳浪闻莺桃红柳绿美景的同时,增添了许多可以想象的空间,如云烟之中的梁祝故事、白娘子传说,还有白居易寻桂子的山寺、苏东坡泛月的扁舟……

夏圭的巧思妙构,写出了西湖美的气质,因此善于以美养生的乾隆皇帝,对此图爱不释手,两次南游杭州还京,皆取此图谛视再三,并题诗以示对夏圭画艺的赞赏。乾隆帝还让浙籍大臣为此图题唱和诗,足见他对西湖的钟爱。

夏圭的另一幅描绘杭州的代表作是今藏于苏州博物馆的《钱塘秋潮图》,与反映西湖的婉约之美相异趣,而是展示了杭州的阳刚之美。钱塘江有天下奇观钱江潮,举世闻名。

由于钱塘江入海口的特殊自然环境,以及特别的天象原因,每年阴历八月中,钱江之水逆流南返,形成高达数米的大潮,排山倒海,浩浩荡荡,从海宁涌向杭州滨江一带,白浪滔天,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有着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澎湃气势。

夏圭又是如何描绘这番场景呢?

该画从近景的静、中景的动、远景的静中有动,仿佛起伏变化的诗韵音律,引人入胜, 不会有审美疲劳的困惑。

这幅画虽然是一件小扇面,却有咫尺万里之气、铺天盖地之势,十分壮观,让人过目难忘。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文艺院团上“直播”,双向奔赴共建优质生态
下一篇:小剧场的大作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