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华服国风 繁花绽放

夏建军    2024-04-09 11:18:11    中国文化报

近年来,“国潮”文化持续流行,中国传统文化与东方美学不断“出圈”,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及各地方卫视的晚会和综艺节目中即可见一斑。其中的中国传统服饰,更是养眼养心,尽显国风古韵与文化内涵。

中国,古称“华夏”。《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华服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总称,涵盖了5000多年历史上中华各民族的传统服饰,以及中国各朝代的形制古装。汉服是华服的代表之一,旗袍、马褂、苗服、藏袍、蒙古袍等也是华服大家庭的成员。中国以衣冠大国、礼仪之邦著称,华服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特质,从历史中沉淀出繁复美丽的万种风情,亦体现了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

中国传统服饰经历了取暖御寒、遮羞蔽体、美化装饰等功用的变迁,始终与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紧密相关。古书《身章撮要》说:“衣服,身之章(装饰)也。”我国古代先民以鸟羽、树叶、兽皮裹身,到了黄帝嫘祖之世,才懂得用丝麻制衣。春秋战国时期盛行“深衣”式服装,“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男女均穿“上衣下裳”,象征天地乾坤之永恒有序。秦代,男性服饰崇尚黑色,衣着多是绕襟盘旋而下,腰带边沿织有装饰;女服大襟窄袖,长裙飘逸,配上银锭式后垂发髻,彰显女性之美。汉代,男子多身着短衣披肩,冠巾束着头发,有时穿窄袖宽衣的拂地长衣,显示精干潇洒的风度;女人则襦裙合一,衬出体态的窈窕和轻盈。宋代男子朝服为大袖宽衫,女子中盛行来自契丹的“解马装”。元代,贵族多着四合如意云肩。清代后期,满汉妇女服饰风格互相交融,满族长袍经过改良演变成旗袍,受到当时女子的喜爱。

20世纪20年代,旗袍又经过多次改良,裁小腰身、降低领口、缩短裙长,使人的体态显现得更直接,活动更方便。这种修长适体的新式旗袍深受广大女性青睐,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颇为兴盛。20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的中国日益引起国际时装界的关注,旗袍作为经典单品也重新引来追捧,各种新式旗袍不断涌现,在时尚圈和重要社交场合都占据重要席位。

近几年,宋锦马甲、香云纱外套、刺绣马面裙、改良旗袍等“新中式穿搭”日渐走红,尤其从2018年逐渐流行起来的马面裙,成为许多女性钟爱的“战袍”。年轻人穿着马面裙去热门景点“打卡”,中老年模特队穿上马面裙,走出不一样的风采,还有人把马面裙穿到国外街头,收获路人的赞赏和艳羡。

马面裙由马面和褶裥组成,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中间裙门重合而成光面。马面裙在宋代已初具雏形,元明清时期开始流行。这种裙子起源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契丹,传统的汉服裙子只有后面一个裙门,无法骑马,契丹人开了四个裙门以便于骑马。现代女性穿的马面裙主要是明代风格,相对更加简洁实用。明代马面裙装饰纹饰多样且寓意丰富:动物类纹样如龙凤,象征吉祥和美好姻缘;植物类纹样中,牡丹代表富贵、菊花代表益寿延年。

如今的大街小巷,无论春夏秋冬,经常能看到传统服饰的身影,宛若繁花绽放、星灿天空。许多女子身着华裳,再化个古风妆容,既穿出了历史之源、传统之美,又彰显了礼仪之韵、时尚之潮。年轻人穿着华服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回望与热爱,也体现了一种文化自信。正如潘鲁生在《服饰潮流与服饰文化》一书中所写:传统服装不再只是老一辈“压箱底”的纪念与回忆,更是当下年轻人表达文化身份、建立生活仪式感、塑造自身个性形象的选择,形成了跨越网络与现实、文化与旅游、影像与叙事的多元表达。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承前启后,清明档票房新纪录激活市场新动能
下一篇:“文化+科技”,激发艺术生产的创新活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