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热’的风吹到了阿勒泰,2023年,我馆参观人数首次突破了10万人次。”全国人大代表、阿勒泰地区文博院(博物馆)馆员卓娅·巴合提说。
野外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博物馆展陈讲解……这是卓娅·巴合提的工作日常。在一线岗位上,她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参观学习,越来越多的游客将博物馆列入旅游打卡地。客流量的增加让卓娅欣喜,也给她的工作带来了新考验。“博物馆是展现地区历史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参观人数越多,对博物馆服务的要求也就越高。”在卓娅·巴合提看来,近年来,为了更好满足公众的需求,基层博物馆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有了显著提升。
卓娅·巴合提研究生毕业于新疆大学中国史专业,主修考古学与博物馆学。2021年,32岁的卓娅·巴合提几经辗转来到阿勒泰地区文博院,参与阿勒泰地区博物馆新馆开馆筹备工作。陈列布展、梳理馆藏文物台账、撰写讲解词……时间紧、任务重,卓娅·巴合提不分昼夜地忙碌,查阅资料,请教前辈。她参与了金山史韵展厅、金山岩画展厅的布展工作,涉及文物324件(套)。在研究与探索中,卓娅·巴合提与新馆一同成长,将理想照进现实。
2023年,卓娅·巴合提在负责智慧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参与设计了“石人打卡小程序”“AR互动体验”等数字化项目。 卓娅·巴合提介绍,随着博物馆数字化项目的上线,通过AR、VR等技术手段,展柜当中的文物在手机屏幕中“活”了起来,可以用多样的形式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在馆内,青少年还可参与基于通天洞遗址考古成果设计的互动小游戏,从中学习考古知识。
为了对各级文博单位在文物保护利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较全面的了解,2023年,卓娅·巴合提在单位的组织下实地走访,完成了阿勒泰地区5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巡查,充分掌握了各级文博单位实际存在的问题。
新疆地域辽阔,野外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巡护员、巡查员人力防范覆盖面有限。面对文物安全的严峻形势,卓娅·巴合提提出,运用科技手段来提高文物安全的管理效能,鼓励并支持空间信息技术,“遥感”“卫星云图”等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增加实体防范手段;建立文物安全预警防控系统,加强文物安全末端守护、加强源头治理和全过程监管,着力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人力防范、实体防范和技术防范有机结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作为一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者,卓娅·巴合提下定决心,要做好文物的研究、阐释工作,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把科学的、权威的、正确的观点传递给观众,进一步讲好阿勒泰故事、讲好新疆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惠及各族人民群众。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