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电影《花千骨》为何票房口碑双失?

思 睿    2024-01-31 10:07:30    人民网

连日来,电影《花千骨》持续引发网友讨论。一方面,电影上映10天,票房刚刚突破600万大关,远低于上映前1700万至4000万的预测;另一方面,电影口碑、评分惨淡,甚至被央视电影频道评为“开年第一烂”。票房、口碑双失,背后是值得深思的影视剧创作、宣发等新变化。

2015年,根据同名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花千骨》打破了收视和播放量等多项记录。不仅“画骨夫妇”、杀阡陌、糖宝、霓漫天等相关角色深入人心,剧中主题曲和插曲被广为传唱,就连剧中的“洪荒之力”也一举出圈成为年度热梗。剧版《花千骨》成功开发网文IP、开创仙侠古偶赛道,至今仍是很多观众心目中的“白月光”。那么,背靠顶级IP,坐拥“观众滤镜”,影版《花千骨》咋落得如此境地?

纵览线上线下的评价,不难发现,无论是小说粉亦或是剧粉,大多不喜欢影版——前者觉得改编“水土不服”、逻辑全靠“脑补”;后者则对剧情一头雾水,表示难以理解。从内容而言,比起电视剧50集的详细还原,电影时长有限,把细致丰富的小说情节塞进97分钟的容量中,影版叙事节奏仿佛加了倍速,省去很多关键转折和过渡,使得人物和故事落于升级打怪的窠臼。

另一方面,则是形式上的问题。客观而言,这些年,国产影视剧作品总体上一直在进步,观众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作为一部2024年上映的仙侠类电影,影版《花千骨》不仅没有在特效呈现上给观众以艺术享受和科技震撼,甚至有些地方还落后于2015年的剧版,难免让观众失望。

因票房、口碑惨淡,影版导演张超理发视频道歉,再次把电影推上讨论热潮。张超理称现在票房对不起制片人和团队伙伴,四年的努力和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可惜,不少网友对这一道歉也并不买账,认为导演此举等同于“卖惨”。

说到底,观众都是奔着IP、剧情和角色来的,并不会单纯为情怀买账。比起2015年,古偶+仙侠可以碰撞出新鲜的火花,近些年来各类仙侠古偶影视作品迭出,本身已经没有那么大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如果不能以更具创意的设计和更加优质的呈现,影版不仅不能“借光”,还要面临“珠玉在前”带来的比较和质疑。

电影也好,电视剧也罢,市场和观众的反馈一再说明那个朴素又重要的道理:靠着占据“大IP”、请来流量明星,即便剧情漏洞百出、特效华而不实也能霸榜圈粉的时代,已经过去。质量才是永远的必杀技,匠心创作、真诚呈现,拿出优质作品才是硬道理,才是真正对制作团队与对观众的尊重,也才能真正赢得尊重、收获成功。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用真情和真诚打动观众
下一篇:演艺新空间:让艺术融入日常生活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