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美是多样的。京剧唱腔之独特,在于对各种优美曲调之吸收,如徽调、汉调、梆子腔、昆曲等,这不仅是曲调之美,更是语言之韵所带来的文化之情。京剧表演中唱、念、做、打的不同组合,为动听的唱腔赋予了身姿的描摹,声情之处,亦有影动,给观者全方位的艺术享受。京剧之美也在于蕴于虚拟中的极致,精致华丽的服饰、讲究的化妆、极致追求的动作与眼神都如云霞中的光点,给观赏者带来多重的审美体验。
如梅兰芳于1930年在文字、乐谱、图像的三重助力下,为京剧的跨文化理解和传播作了有意义的尝试,也为我们提炼京剧的美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1930年的梅兰芳访美之行将京剧艺术隆重推向世界舞台,呈现于美国观众面前的并非唯有舞台上的京剧。在梅兰芳的访美之行中,京剧的美被凝练、解读并呈现了文字、乐谱、图画等形式。文字材料《中国剧之组织》《梅兰芳》将中国京剧之美细化于唱白、动作、衣服、盔帽等类别,可谓让“品文辅以品艺”。梅兰芳邀约了国乐家刘天华,将梅兰芳访美的唱段一一翻译成五线谱和工尺谱相互对应的《梅兰芳歌曲谱》,为外国观众提供用小提琴探索中国戏曲音乐的可能,让中国二胡弦声与西洋小提琴弦声联动,也为京剧开启了“以弦歌代声情”的美的探索。此外,梅兰芳与齐如山还邀请画师绘制了“中国戏剧图案”,分15个类别,将191卷1665幅图像悬挂于演出剧场的前厅,供观众以最直观的方式了解中国京剧的“来处”,用丰富的图像展示引领观众进入不同的文化“场域”,进而再观看演出,为京剧美的探索提供了“从静态走向动态”的审美体验。
京剧之美诚然在戏剧之中,但又不仅仅在剧中。对于京剧美的凝练以及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一直被当代学人探索,“琴芳梅兰”就是个中代表。“琴芳梅兰”一名所指有二,其一是一台以梅派经典唱段与古琴唱奏结合的融合性演出,演出创意于2017年,首演于2018年并至今活跃于舞台;另一则是2021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同名曲谱集。舞台版《琴芳梅兰》以古琴取代传统戏曲文场乐器却又不做伴奏之用,古琴入调,与梅派经典声影并置呈现,既是中国式多声形态的重释,更似雅俗之间、古今之间的交流对话。舞台风格追求雅致、中和、从容、醇厚,又不乏艺术上对融合、创新的探索。曲谱集《琴芳梅兰》对京剧之美进行了多重释读,文中既有当代学者对梅派10个剧目的审美赏析,又辅以古琴减字谱、五线谱、简谱多角度解读的乐谱文本。舞台版幕后工作者的创作理念与审美追求出现在曲谱本的前序与附录,既使舞台版与乐谱版《琴芳梅兰》产生了互释的关系,为当代舞台艺术作品的持续传播和深度探索审美价值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也让今日舞台对京剧审美之追求与1930年的梅兰芳产生了时空上的呼应,展示出京剧之美是可观、可文、可奏、可歌的。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