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全国集中涌现了大批红色题材作品,故事多种多样。那些成功的案例,擅长在或悲壮或热烈的情节中讲述人性的闪光点,让观众产生共情。
以山东省京剧院推出的京剧《燕翼堂》为例。这是一部讲述封建家族如何一步步转变为支持革命一方的作品。创作之初,关于该题材是否适宜在京剧舞台甚至戏曲舞台呈现的议论,此起彼伏。大家普遍担忧的是,在红色题材创作扎堆的时代背景下,再到“创作者写过无数遍的沂蒙老区”,找寻一个红色故事,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燕翼堂》后来的发展,多少出乎部分人的意料。其在全国舞台艺术领域获得的成功,被一些专家归纳为“角色塑造的典范”。因为创作团队精准找到了“一位封建家族的族长”,用他对革命态度的转变串联起所有的故事,引发人们对革命精神设身处地地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位固守中庸之道的角色改变信条?
《燕翼堂》通常被归类为红色题材作品,其主要故事情节是,沂蒙山区的大家族“燕翼堂”,在掌门人刘合浦带领下,经历乱世种种变故。刘合浦作为家族掌门,起初想要隐忍苟活,求得家族太平,甚至不惜以严苛家法,阻挡族中晚辈外出参加革命。但是,日伪军的步步逼迫,宝贝女儿的英勇牺牲,让他联想起之前族中年轻人义无反顾的革命景象,最终他的思想实现“凤凰涅槃”。安顿好乡邻之后,他炸毁燕翼堂,与敌人同归于尽。
剧中,燕翼堂是一个家族院落,更具有象征意义。它象征的,就是中国的传统思想,或者说是占比相当大的民众的思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数革命先烈作出了大无畏的牺牲,用超凡的智慧、勇气和毅力,为民族解放、国家复兴而奋斗。但是仅有党员的奋斗,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共产党的制胜法宝就是发动群众,让人民觉醒。《燕翼堂》这部剧,选取的是燕翼堂家族觉醒的故事,实际反映的是在党带领下亿万中国人民觉醒的历史。
大族长一样的人物,在如今一些村庄,或者部分家庭,仍然存在。这样的人物通常作出某一个判断绝非草率轻易,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一定意义上,大众心理对“带头人”有潜在的敬佩之情,因此舞台上“带头人”的态度转变,顺理成章带给观众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产生进一步思考。
像《燕翼堂》一样,近年来山东省有多部重点关注人性、能够让观众产生共情的红色题材作品。比如山东省吕剧院推出的吕剧《丹心永恒》、山东歌舞剧院的民族歌剧《沂蒙山》、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推出的话剧《英雄山》、济南市吕剧院创作的吕剧《长歌尽美》等。观众看过之后,或者在观剧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与台上人物融为一体,体验角色的悲欢。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代入感?关键就是创作人员抓住了人类的普遍情感——亲情、友情、爱情,这些每个家庭、每个地方都会存在的情感,是文艺作品能够打动人的核心要素。
相反,一些命题作文似的创作,效果就差很多。看似是夸奖褒扬一个人物,但是舞台上的角色无血无肉。人类历史上,有很多崇高和伟大的事业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这背后的推动因素,就是一个个普通的人、平凡的人。将角色弄成单一维度,往往是立不住的。或者虽然经过人为的“短暂扶住”,这样的角色后面也难以持续。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