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以公益性美术馆为主体的专业性组织对于公共文化教育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湖南美术馆自开馆以来,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追求学术性与大众化的有机结合和均衡发展,努力做到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共情。近年来,湖南美术馆不断以公教活动赋能展览,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探究开展多层次、有深度的公共教育活动;通过创新拓展观众,与观众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为美术馆发展带来更开阔的视野与空间。
在“客中月光照家山——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展览期间,湖南美术馆开展了近4个月的公教活动,针对不同群体观众策划了4个系列包含11个主题的系列活动,累计开展各类公教活动超100场,每日参与活动的观众超3000人次,参与总人数达30余万人次。整体呈现出辐射范围广、整合资源丰富、层次形式多元等特点,是展览与公教有机结合的创新实践,是“以观众为中心”“以现代科技手段为依托”的文化范例。
从突破传统到互动融合
美术馆既要实现对于公众的教育,又要从根本上了解公众的内在需求、接受特点、偏好,满足公众的多层面需求,开展具有丰富性、趣味性、创新性的公共教育活动。因此,湖南美术馆在展览策划初期,联动展览和活动策划团队,熟悉艺术家作品和展览相关资料,开辟馆内展厅里近700平方米场地作为专门的常设公共文化教育活动空间,巧妙地将公教活动场地拓展为集合的空间形态,营造雅致的美学氛围、情景化的互动空间,在参观动线上将“固定陈列”与“流动参与”的公众分流,并集自主参与、寓教于乐、传播交流、互动为一体的公共教育活动方式,实现传统静态展现方式向动态参与转化,更加注重感官冲击力和参与体验感。
从公共普及到观众拓展
美术馆公共文化教育资源对于公众来说是非常可贵的,美术馆将学习、互动、研究各类资源有机整合,为观众提供各类学习体验的机会,达到公教活动赋能展览与拓展观众的双重意义。湖南美术馆在“客中月光照家山——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公教活动中以“艺术地图”为主线开放的八大常设主题活动,针对入馆公众开展了“馆长、策展人、艺术家、志愿者带你看展览”活动;针对儿童及青少年群体开展“奇幻膜法玩转色彩”活动;通过“纸伞意韵传承匠心”与“巧手绘制制扇至美”“意学白石妙笔同绘”等活动让艺术爱好者和具备专业知识的公众得到与众不同的体验。通过“汉韵霓裳穿越千年”“白石限定集印之旅”等活动让入馆公众变装穿梭于展厅与活动空间中,实现边看展、边体验,让每一个观众都成为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参与者、经历者和体验者,掀起了一股打卡热。
从创新驱动到宣传引导
美术馆运用创新宣传形式和正确的观众拓展方式,注重观众的发掘与培养,优化美术馆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是实现观众拓展的关键一步。湖南美术馆针对中小学和机构开展艺术研学活动;针对专业公众开展美育课堂专场活动“回想:齐白石艺术及其日常书写”讲座;结合三八妇女节开展女性美学专场活动“齐白石的艺术人生”分享交流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长沙理工大学国际工学院开展馆校合作;开展馆企合作——与中冶集团开展“齐白石的艺术世界”临摹比赛活动;对相关高校、社区、机关单位开展专场艺术体验课活动,在互动中引发观众的思考,满足观众的创新期待。同时,通过湖南美术馆官网、微信公众号、订阅号等渠道开放活动预约通道及活动宣传,通过主流媒体、新兴媒体对展览及公教活动进行多媒体联动、立体化传播、灵活式美育。
从多元培养到公众反馈
美术馆只有深入研究公众群体,区分不同公众参观美术馆的诉求与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观众拓展工作,使美术馆公共服务“多元化”“去中心化”。湖南美术馆针对“客中月光照家山——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与相关公教系列活动启动了大型的公众调研工作,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共收集问卷10754份,有效作答率为96.5%,全面掌握此次公众反馈情况,通过调研了解到,观众对于此次展览的总体满意度为4.59分(总分5分),其中公教系列活动区的满意度为4.61分,说明此次异彩纷呈的公教系列活动获得了公众的肯定。湖南美术馆还第一时间基于调查数据提炼了此次公教系列活动的创新经验,未来将根据不同公众的反馈与问题来制定相应的公共文化教育策略与观众拓展模式。
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美术馆的教育模式、形式及内容、宣传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对于公共教育探索与实践也不应是“一时兴起”,而更需要“细水长流”。湖南美术馆将继续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深入研究分析,不断进行公共美育探索实践,更好地发挥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