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大山深处蕴书香

本报记者 叶传增    2024-12-13 09:20:46    人民日报

甘文勇(右)在书屋和来阅读的孩子交流。
王靖生摄(人民视觉)

 

穿过巍峨高山,越过滔滔江水,行至怒江大峡谷最北端的云南怒江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镇秋那桶村,能看到一间名为“半山花语”的书屋。屋内,一排排书架上放满了书籍,孩子们坐在桌前,享受着阅读的乐趣。

这是一个用民房改建而成的书屋,4间房、一个小院,小小天地,让许多山里的孩子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看到读书的孩子们,书屋创办者甘文勇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大山里的“放牛娃”爱上了阅读,通过读书和学习走向远方。

“我想通过书屋向家乡的人们传递一个信念——书籍可以照亮人生前进的道路。”甘文勇说。

秋那桶村曾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甘文勇出生在这里,2016年,他考上了昆明的一所大学,是当时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高考结束后,他把在外地读中学时积攒的课外书带回了村子。村里的孩子们知道后,经常来他家借书。看着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甘文勇萌生了一个念头——为村里的孩子们建一个爱心书屋。

说干就干。甘文勇将家里两间空闲的房屋腾出来,又自制了简易的书架,把自己积攒的书籍都摆了上去。

喜欢花的甘文勇还在院子内外种下了玫瑰、满天星等花卉,给书屋起了个动听的名字——“半山花语”。

书屋免费开放,借书不用登记,也没有归还期限,大家都默契地守护着这方小天地。每逢节假日,秋那桶村的孩子们喜欢来书屋,一看就是一整天。渐渐地,十里八乡都知道甘文勇家有这样一个书屋,读者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也纷纷给书屋捐书,丰富了书屋的“馆藏”。

在外求学期间,书屋成了甘文勇最大的挂念。平日里,甘文勇的父母和哥哥承担起“图书管理员”的职责,打扫卫生、整理书架。每逢寒暑假,甘文勇就将自己在大学里收集的书籍带回家,带着孩子们一起读书。

大学毕业后,甘文勇回到家乡工作,为了营造更好的阅读环境,他将书屋扩建至4间房。

如今,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半山花语”已经拥有了4万多册藏书,并连续三年和深圳大学合作开展“时光益读”项目。每年暑假,深圳大学的师生志愿者都会来到秋那桶村,在书屋举办为期一月的夏令营活动,开设摄影课、美术课等课程。

书屋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带来了直接影响,在一次次阅读、分享、交流之后,他们变得更好学、更开朗、更自信。2023年,秋那桶村有8名学生考上大学,他们都是“半山花语”的忠实读者。

“今年暑假,公益阅读夏令营如期举办,书屋还启用了一间新装修的多功能教室,为孩子们提供舞蹈、音乐等艺术课程。”在甘文勇的规划里,未来的“半山花语”书屋将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惠及更多的村民。

(张钰珏参与采写)

 

《人民日报》(2024年12月13日 第 04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24年南平市全民阅读读书月活动启动
下一篇:“金台少年阅读行”活动走进海兴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