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湖北武汉连续12年举办“地铁读书节”活动

流动书香 一路共享

本报记者 强郁文    2024-05-23 08:57:43    人民日报

傍晚6时,湖北省武汉市一名小学生前往街道口地铁站客服中心,取出“地铁读城·阅见武汉”集章本,参与读诗猜站名的活动,“泊舟之所,是码头潭公园站。”工作人员连连称赞,为他盖上印章。

“今年我们设计了6条‘好读地铁’打卡线路,与地铁沿线12家书店和图书馆合作,邀请市民乘客前去读书打卡,完成一张城市拼图;也可参与诗歌解谜游戏,解锁隐藏款印章。”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李丹说,这已是武汉地铁连续12年举办“地铁读书节”活动。

据统计,武汉地铁日均客运量约400万乘次,平均每名乘客每天乘坐地铁时长约为35分钟。“我们希望通过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倡导乘客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促进全民阅读。”李丹说。

2013年,武汉举办首届“地铁读书节”,在站内免费发放书籍、开展图书义卖等,受到欢迎。“12年来,我们不断延伸阅读内涵,陆续开展了‘图书漂流’‘阅读快闪’等活动。”李丹介绍,今年读书节的理念是“读城”,一系列新颖活动让市民乘客在旅途中获得有趣的阅读体验。

“人生像小草,破土而出的地方就叫家乡”“天上有数不清的星星,他们哭泣的时候,就成了流星”……登上武汉地铁1号线列车,车厢内张贴了许多由武汉中小学生写的诗歌,吸引了不少乘客的目光。走出车厢,列车外皮以粉色和黄色书架图案作为装饰,标注着许多书籍的书名。这列名为“城市书架”的主题专列每天都会途经多个城市地标,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018年起,武汉市推出了一批“好读地铁”主题专列,地铁6号线为青春专列,以80后、90后语文课本中的经典课文为主,配上阅读题目,为市民提供沉浸式阅读体验;4号线为时光专列,车厢内汇集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古籍中的字词,乘客扫码即可查音释义。

站内空间也别具特色。在3、4号线换乘站王家湾站的站厅内,有一处面积超过120平方米的阅读空间,引进各类书籍数千册;8号线黄浦路站站厅的阅读驿站则设立了书籍自助借阅区、有声读物收听区等。“‘地铁里的图书馆’没有围墙、无需预约,市民乘客可以随时借阅,享受阅读的乐趣。”地铁工作人员介绍,目前12条地铁运营线路的300个站点中,已设置24小时地铁自助图书馆169座。

“如今,地铁已不仅是交通工具,也是人人可享的公共阅读场所、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郭文雅说,“未来,我们将不断创新阅读推广形式、优化阅读服务,让地铁成为充满书香的阅读空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3日   第 13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加强图书交流 共促文明对话
下一篇:儿童文艺,跨越时空的魅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