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阅读,为山里孩子打开一扇窗

2024-05-07 20:56:44    人民日报

图为木耳小学的孩子们在阅读。
张馨钰摄
 
图为木耳小学的孩子们在阅读。
张馨钰摄
 
图为位于黔西南州册亨县丫他镇板万村的溶洞图书馆。
受访者供图
 
图为望谟县蟠桃街道平朗社区图书馆内,周蓓蕾和孩子们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这一年来,学校的阅读氛围变得越来越浓厚。“心愿书单”中的书,每一本都被翻成了“厚厚”的书,还走进了同学们的阅读分享会和读书笔记中。

学校有了更舒适的阅读环境,收到了捐赠的新桌椅、智能一体机和书籍,更多学生主动进入图书室阅读。同学们经常围坐在一起,共同分享、交流,我经常感受到阅读给孩子们带来的喜悦。学校图书借出量由原来的日均15本,上升到了日均50本左右,这对于一所只有200多名学生的学校来说很难得。

——木耳小学支教老师陈智锐

 

点亮阅读微心愿

2023年4月,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樟木箐镇木耳山村木耳小学的孩子们,写下了一份“心愿书单”。通过人民日报文化版“乡村伴读计划”融媒体报道的对接,在“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点亮阅读微心愿”活动支持下,100册爱心图书不久便从四川成都的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阅读服务事业部送到了海拔2000多米的木耳山上,孩子们兴奋不已。

一年来,学校的阅读氛围越来越浓,孩子们的阅读条件也在逐步改善。一本本爱心图书,陪伴孩子们度过许多快乐时光,也让他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本报记者  李凯旋)  

 

 


 

以书为伴,传递美好
本报记者  黄  娴

前不久,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的全民阅读大会阅读与乡村振兴分论坛上,来自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第一小学青葵合唱团的孩子们,演唱的一首乡村阅读推广主题歌《因为有光》,令人动容。

“让我成为那最好的我”,歌曲唱出了阅读给大山里的孩子带来的改变。而这种改变的发生,离不开一个志愿者团体10多年来的坚持和努力。

在黔西南州,为了让更多乡村孩子爱上阅读,册亨县大山小爱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周蓓蕾已坚持了12年。2012年,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周蓓蕾,偶然接触到大山小爱志愿者协会组织的暑期支教项目,便来到黔西南州兴义市威舍镇阿依小学支教。

“孩子们一张张开心的笑脸让我印象深刻。”周蓓蕾回忆,读书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外活动之一,也是他们了解世界的窗口。

大学毕业后,周蓓蕾选择从事公益事业,到兴义市、册亨县、贞丰县等地的乡村小学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小学开展支教和阅读推广。10余年来,加入大山小爱志愿者协会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一支千余人的志愿者队伍。

“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就很难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周蓓蕾和其他志愿者决定建设一所图书馆。他们设计了图书馆管理体系,根据各年龄段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需求,精心挑选书籍,并培训志愿者对孩子进行阅读引导。2019年,在与册亨县巧马镇政府的合作下,“巧合图书馆”落地当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5年来,他们又在兴义市、望谟县、贞丰县等地开设了图书馆。

循着山间小路,步入经过亿万年形成的溶洞,便来到了位于册亨县丫他镇板万村的溶洞图书馆。翻开一本绿色封皮的“阅读积分存折”,借阅人信息、活动日期、项目名称、积分的存入支出等内容一目了然。

“我们设计了阅读积分机制,加入了更多互动环节和阅读活动。”周蓓蕾介绍,通过借阅图书、完成读书笔记、向志愿者分享阅读心得等方式,孩子们就能获得积分,并可用积分兑换一些小礼物。

“老师,我这学期语文成绩有很大进步。”周蓓蕾说,一天放学后,一名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跑来图书馆,与自己分享喜悦。因阅读提高成绩的学生不在少数,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也不断提升。“胆怯自卑的孩子少了,喜欢表达和交流的孩子多了。”她说,阅读带来的更多变化正悄然发生。

截至2023年,大山小爱志愿者协会参与建设的图书馆已提供借阅超过4万本图书,举办活动1000多场,吸引5.2万人次参与。

现在,周蓓蕾教过的不少学生高考时选择了报考师范院校,并在毕业后加入支教队伍,继续传递阅读的美好。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07日   第 11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70年,让阅读有爱无“碍”
下一篇:加强图书交流 共促文明对话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