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赓续精神迸发动能 改革开放步履不停

——访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蒋积伟

本刊记者 武凤珠    2024-08-19 11:27:54    《人民周刊》

1979年7月15日,党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和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决定先在深圳、珠海两市试办出口特区,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汕头、厦门设置。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步由此迈出,至今年恰逢45周年。改革开放精神,也是第一批入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

改革开放如何改变我国的发展进程?我们应当如何理解改革开放精神的丰富内涵?改革开放精神在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广东,得到了怎样的赓续传承?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蒋积伟自2009年7月入校任教,迄今已在广东工作生活15年,先后主编了《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参编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初心:重读革命精神》等党史党建著作。在这个特殊时间节点,他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图为广州城市风光。(资料图)
 

改革开放改变中国面貌:

从追赶时代的“后进者”变为引领时代的“先行者”

记者: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历史征程。今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则以全面深化改革为重点议题之一。从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我国的改革开放步伐走过45载,步履持续向前。您认为,改革开放如何改变了我国的发展进程?

蒋积伟:改革开放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作出的伟大决策。“文革”结束后,在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时刻,中国共产党毅然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最终在继承、否定和超越的基础上,蹚出了一条新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力回击了西方国家“能让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在极短时间内来个180度大转弯,就如同让航空母舰在硬币上转圈”的质疑。

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逐步从追赶时代的“后进者”转变为引领时代的“先行者”,中国、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面貌极大改变,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改革开放精神核心内涵:

“闯”和“创”、“破”和“立”的统一

记者:对于改革开放精神的丰富内涵,您有怎样的理解?在您看来,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涵是哪些?

蒋积伟:我认为,凝练和阐释改革开放精神的科学内涵,首先要解决基本依据问题。这些依据包括: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讲话,党和国家的权威文献、学术研究成果,以及改革开放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实践基础、文化基因等。同时,考虑到改革开放时空条件的特殊性,在概括改革开放精神的内涵时,要避免陷入误区:一是,改革开放精神不是某一个地方的精神,不能把改革开放精神等同为特区精神或某地精神;二是,改革开放精神不是某一个时段的精神,不能把改革开放精神等同于改革开放初期的精神;三是,改革开放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精神,要根据时代条件的变化,在其内涵中赋予新的元素。

综合考虑,改革开放精神的内涵可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埋头苦干、务求实效。其中,创新是改革开放的本质,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力。因此,我认为,改革开放精神最为核心的内涵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核心是“闯”,敢为人先的核心是“创”,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使用,体现了“闯”和“创”、“破”和“立”的统一。

传承赓续改革开放精神:

三大动力迸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记者:在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最早同意试办的4个出口特区中,深圳、珠海、汕头3个特区都位于广东。可以说,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也最具有代表性的窗口。那么,据您了解与观察,改革开放精神在如今的广东得到了怎样的传承赓续?

蒋积伟:近年来,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各种场合多次提及“精气神”,道出了广东改革开放的制胜法宝,引人关注和思考。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历史使命,广东省委制定“1310”部署,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再造广东关键新优势,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三大动力的确定,是广东传承与弘扬改革开放精神的生动体现。

尤其是广东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聚焦制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制度性难题,大力推动制度型开放,释放开放的空间和活力。广东将“硬联通”和“软联通”有机结合起来,持续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扎实推进与港澳规则机制的联通、贯通和融通。“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顺利落地实施,高水平建设“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创新实施粤澳货物“一单两报”服务,“湾区认证”推动三地质量认证规则衔接,“湾事通”助力“三地同城、无感跨境”,粤港实现政务服务“跨境通办”,出台首个大湾区商事纠纷司法规则衔接指引,等等。一系列“软联通”举措,让大湾区内人才、资金等要素流动再提速,粤港澳的双向奔赴正逐渐成为常态,迸发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人民周刊》2024年第14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4年第14期

上一篇:焕发蓬勃生产力 改革铸就新篇章
下一篇:学习特区创新经验 传承改革开放精神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