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与人民相依 树长征精神

——访《中国长征精神研究》主编、原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院长罗范懿

本刊记者 武凤珠    2024-03-26 11:21:41    《人民周刊》

2024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当年长征出发后,红军纵横十余省、行程二万五千里,一路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肝胆相照、休戚与共,最终在沿途万千百姓的支持帮助下,实现了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紧紧依靠人民,同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是长征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这一精神内涵,是在长征途中许多感人事迹的基础上凝练而成的。

两次重走长征路的《中国长征精神研究》主编、原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院长罗范懿,对这一精神内涵有着独到的理解,他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过长征精神的这一内涵。近期,围绕长征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内涵,罗范懿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大字耀眼醒目。(资料图)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精神内涵传承至今

记者:在您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是否感受到了长征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内涵在沿途的留存与承继?可否举例说明?

罗范懿:红军长征曾路过彝民聚居区。由于国民党的刻意挑拨,有些彝族人民对红军战士产生误解,不允许红军过境,还向红军战士发起攻击。然而,由于红军内部早已制定团结爱护少数民族群众的民族政策,因此,即便眼看着战友被彝民打伤、处于险境,红军战士的枪口仍然只是朝向天空。

长征沿线的湖南省汝城县热水镇大水山村是一个瑶族村落。村里的一名瑶民赶集归来时,发现两位伤势严重的红军战士在山路旁,一边流泪一边徒手挖泥土,正在掩埋一名烈士。这名瑶民赶忙上前问明情况,得知这位烈士是红军队伍的首长,于是帮助两名红军战士找来工具,把烈士遗体掩埋好,还偷偷把两位战士背回家养伤。疗养期间,这名瑶民每天上山采药、给战士敷药,红军战士也教会了这名瑶民算数、打算盘……他们结下深厚的情谊,也令瑶民真正看清了,红军是救护老百姓的队伍。两名红军战士伤愈后,在辞别瑶民追赶队伍前,把首长牺牲时留下的算盘、手雷等都送给这家瑶民作为纪念。我重走长征路时,近90年光阴逝去,这家瑶民已经连续6代为牺牲的红军无名首长守墓近九十载,还将这座红军墓认作了瑶家祖坟。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长征路段,有一口“红军井”,也是一位红军战士受伤后,躺在路边被一名农民发现,背回家中养伤时留下的。后来,这位红军战士伤愈归队,立了功,当了首长。新中国成立后,作为首长的他,多次把救助过他的壮乡兄弟接到北京家中做客。如今,他们两家的后代也已经视彼此如亲人一般。

红军长征路上对待少数民族同胞的故事,足以见得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至上的坚持,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理念的践行,以及长征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重要内涵。红军战士与长征沿途百姓的情谊代代相传,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长征精神也传承至今。

80座石碑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目标依靠群众实现

记者:可否讲述一两件您亲身感受长征精神这一内涵的代表性事件?

罗范懿:我最难忘“石碑长征”的故事。2012年1月,我正在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任教,只任教了一个学期,就决定回到湖南省,筹建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和文化长征志愿者义工团队。团队组建的第二年,正逢毛泽东同志120周年诞辰,我以团队名义,面向全社会发起“石碑长征”——为红军长征故事捐立石碑的活动。

捐碑启事在网上一经公布,湖南省汝城县就有一对夫妇专程赶到长沙市,主动要求为立碑捐款;“半条棉被的故事”石碑,立在事迹发生地汝城县文明乡沙洲村,是我们所立石碑中社会影响最大的一座,也是“半床棉被的故事”第一次刻上石碑,这座石碑是广东省两位女大学生用参加工作刚发的第一个月工资捐立的;“过草地的故事”石碑,是贵州省毕节市一位在校大学生用实习打工赚的工资捐赠的;一位菲律宾华侨一人认捐了两座石碑;广西灌阳县的群众不到半个月就捐助了10多座长征故事石碑;湖南省的一座石碑,在一天内募集到61名村民的捐款……

正是群众的支持、人民的合力,保证了我们在毛主席120周年诞辰当天,在毛主席的故乡——湖南省韶山市立下第一座石碑,并在近3年后的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共立下80座纪念石碑。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与坚持独立自主不可分割

记者: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与坚持独立自主,是长征精神中并存的两项内涵。这两项精神内涵,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有着内在的统一性。那么,您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矛盾又统一的关系?

罗范懿:毛主席领导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四渡赤水的历程,是体现长征精神坚持独立自主精神内涵的典型例证。曾有外国记者采访毛主席,问他:哪一场战役是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毛主席回答的正是“四渡赤水”。

1935年1月19日至3月22日,中央红军在贵州省、四川省、云南省三省交界地区的赤水河两岸来回穿行:在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赤水河段开启“神渡”后,又在四川省古蔺县太平镇、二朗镇等地完成了出其不意的二渡赤水,之后在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佯动惑敌、三渡赤水,最终在四川省古蔺县二郎滩、太平渡、林滩、九溪口等渡口四渡赤水。3个多月里,毛主席清醒地率领红军队伍与国民党军队巧妙周旋,利用赤水河与敌人“捉迷藏”,成功达到了躲开敌人、保护自己和有效打击敌人、突破重重包围的战略目的。

长征时,红军队伍时常连日连夜急行军,通讯也不便利,大家一起开会研究、讨论后再决定战略战术,时间通常来不及,毛主席为了严守战略机密、更有效把敌人绕得晕头转向,充分发挥了独立自主性,就连一些军官都想不透,毛主席究竟要把红军带去哪里。当年亲身参加过四渡赤水的红军高级将领,也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四渡赤水的军事路线。我们今天看到的四渡赤水路线图,只是一个转兵的大方向路线图,详细的军事路线图只印在毛主席头脑中。

在红军长征机动性强、形势复杂的特殊环境里,指挥者战略战术上的独立自主尤其重要。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和过彝民区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故事等,充分体现出长征精神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与坚持独立自主之间的辩证关系。类似的成功战例和动人故事不胜枚举。后来,人民群众从心底里歌颂“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个“神”在一定程度上,就“神”在科学处理了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与坚持独立自主既相互矛盾又彼此联系、科学统一的辩证关系。

可以说,长征精神的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和坚持独立自主两项精神内涵,看似相互排斥,实则不可分割,在一定条件下更是可以相互转化,它们共存于事物的矛盾统一体中。

(《人民周刊》2024年第3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4年第3期

上一篇:建设大庆精神“三老四严”作风家园
下一篇:白山黑水洒热血 东北抗联留精神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