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王进喜,是承载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光辉实体;劳模王进喜,是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先锋典范。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王进喜的价值难以取代、地位无可比拟。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也由于他的存在,而建立起剪不断的联结。
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大庆精神研究基地主任李万鹰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铁人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内涵层面上有着高度的契合性,铁人精神内蕴着工匠精神。
铁人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内涵具有高度契合性
记者:您认为,铁人精神与工匠精神之间的契合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李万鹰:伟大的大庆石油会战诞生了内蕴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民族精神辉煌篇章——铁人精神。在铁人精神引领下,广大石油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成为广大劳动者重要的精神力量源泉。两种精神内涵之间的契合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第一,核心都是爱国、爱岗、敬业的品质。铁人精神是大庆石油会战时期形成的,会战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广大会战人没有被困难吓倒,毫不退缩、艰苦创业,取得了佳绩。我国从古至今所有的工匠,都对自己严格要求,追求精益求精的更高技艺,自豪感因技艺高超油然而生。可以说,铁人王进喜和优秀匠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对工作的热情和恒心,都知责任、有专注、有坚守。
第二,精髓都是精益求精的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讲的就是古代匠人的技艺和追求。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我们做每一件事都应当反复琢磨、切磋,把它做好。铁人王进喜曾说,“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在实践中,王进喜对钻井技术的要求是精益求精的,所以工人们称他为“钻头迷”“钻井迷”,还有“钻机的医生”“泥浆的温度计”“井下的压力表”等称号,都体现了王进喜的专注和执着。优秀工匠们也都坚持着“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
第三,实质都是劳动实践的结晶。铁人精神和工匠精神都来源于劳动实践,与劳动精神并存。2021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希望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从劳动实践上升到精神层面,源于工匠、高于工匠,需要我们深想一层、多想一步,努力从99%做到99.99%。
第四,追求都是无私奉献的情怀。走过大庆石油会战,走过改革开放,始终对祖国忠贞不渝,将国家得失放在工作生活的首位,心怀“国之大者”,已经成为石油行业员工和各界工匠的共同遵循。
秉承铁人精神、培育工匠精神,着力为党育才、为国育人
记者:可否简要介绍一下,目前我国政府、社会、学校3个层面对工匠精神的培育情况?
李万鹰:第一,国家对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从2015年《中国制造2025》印发,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明确要求;从2022年4月27日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到2022年11月14日国家乡村振兴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无不体现出国家对于全社会培养工匠精神的关怀。
第二,全社会推崇匠人匠心的风尚正在逐渐形成。近年来,《大国工匠》《百心百匠》《非凡匠心》等电视节目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工匠精神更是成为我国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点,多次受到政府强调,全社会都在聚焦守匠心、增匠力、铸匠魂、育匠才。
第三,对各级各类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全国劳模文化研究联盟各发起单位也做了很多有益探索,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工匠精神培育范围具有单一性、培育方法缺乏针对性、培育体系建构不够完善、培育队伍能力有所欠缺,以及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仍有不足等问题,需要各方继续努力。
记者:您认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如何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铁人精神又在其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李万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更需要社会各方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构建富含铁人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二是把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三是完善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制度体系,四是发挥工匠精神培育团队的言传身教作用。这些都需要我们努力创造条件。东北石油大学从2023年开始,组织开展“百名劳模进校园”等活动,邀请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六作业区采油四十八队采油班班长刘丽等大国工匠和全国劳动模范走进思政课堂、登上讲台,成为大学生的“私人教师”。
大学生自身也要提高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加强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并不是要求每一名大学生都成为具有超强技艺的大国工匠,而是要引导大学生像铁人王进喜一样热爱祖国,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地对待工作和生活。培育工匠精神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推动我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大批具有专业技能和道德精神的大国工匠助推,这种助推有赖于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有赖于个力向群力、体力向脑力、人力向智力的转化,也有赖于像铁人精神这样内蕴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伟大精神滋养。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为党育才、为国育人!
(《人民周刊》2024年第2期)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