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近年来,山东用好用活革命文物这一生动教材,通过创新博物馆、纪念馆展陈方式,开展馆校合作共建等多元途径,将丰厚的红色资源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发挥了教育人、熏陶人、激励人的积极作用。
8月4日,“铭记历史——甲午海战暨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展。很多现场观众说:“百年前的历史以直观形式呈现在眼前,给后人带来了激励作用。”还有人说:“通过此次展览,系统地了解了甲午海战的历史,身临其境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洗礼。”
2014年,致远舰遗址的发现拉开了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的大幕。10年来,在辽宁黄海海域和山东威海湾先后发现“致远”“经远”“定远”等7处沉舰遗址,出水珍贵文物数千件(套)。山东博物馆革命文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展览采用“革命文物+水下考古”的策展思路,分“归去”“来兮”“传承”三部分,系统展示了300余件(套)甲午沉舰水下考古珍贵文物,并融入了甲午战争最新史料和科研成果,以物证史讲好山东革命历史。
在整合资源、打造优质展览的同时,山东还结合科技化展陈手段、故事化呈现方式,挖掘革命文物的深刻内涵,让更多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在“铭记历史——甲午海战暨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展”中,致远舰加特林机枪、定远舰铜铭牌、来远舰镀银铜勺等珍贵文物受到关注。与此同时,部分文物的保存方式、水下考古的“黑科技”也在展览中进行了呈现,既增添了展览的趣味性,也彰显了博物馆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
刘谦初烈士用过的绿花格毛毯、济南战役中李永江烈士的“济南英雄”奖状……近日,济南市博物馆联合该市部分区县博物馆推出“血铸丰碑——馆藏革命英雄人物主题文物展”,以代表性革命英雄人物为线索,展出相关革命文物180余件。在展厅中央的一个玻璃柜里,记者看到一张泛黄的纸片,这是1948年济南战役前夕,时年18岁的战士滕元兴写下的一封请战决心书。纸上工整地写着:“我要求完成最艰苦的任务,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叫,打下济南,为山东人民报仇,争取立功。”就在十几天后,战斗打响,滕元兴成为第三个登上济南城头的战斗英雄。
“每一件珍贵文物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我们挖掘其中的精神内涵,通过实物陈列、现场讲解等方式呈现给观众。”济南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济南市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20余万件,其中革命文物3400余件。近年来,该馆推动相关资源活化利用,推出“纪念济南解放革命文物主题线上展”等一系列活动,较好发挥了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实效。
山东多地还依托革命文物资源开展馆校合作共建、志愿服务活动等,将主题宣讲、红色课堂延伸到新空间、新场景中,打造行走中的“大思政课”,既推动了红色基因传承,又有效带动了文旅融合发展。
临沂市沂南县是“红嫂家乡”,沂蒙红嫂纪念馆坐落于该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暑期以来,一批批大中小学校的师生来到这里,参观“红嫂原型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等展室,观看《跟着共产党走》《识字班》等红嫂故事沉浸式情景小剧,重温革命历史、感悟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和红嫂故事是生动的思政教材,在这里看到和听到的历史,比课堂上的讲解更加深入人心。”8月4日,青岛理工大学辅导员林永国带领20多名学生来此参观,师生被红嫂事迹深深感染。据介绍,沂南县依托红嫂家乡旅游区与多所大中小学校联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开发红色研学线路、活动课程,暑期以来,已接待20余万人次接受革命精神洗礼。
在临沂市河东区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融入传统讲解服务的快板教学、红歌鉴赏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在创新教育形式的同时,该馆还吸纳大中小学生等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组建“沂蒙红”青年宣讲队,深入基层广泛开展流动展览、讲解活动,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变为干部群众可听、可看、可参与的生动教材。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