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极”字蕴涵的哲理智慧

胡晓艺    2024-07-22 11:07:19    学习时报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不仅以“望形生义,赋义于形”见长,更以“文以载道,启迪智慧”为旨趣。“极”字就是其中一例。《说文解字》中有两处提到“极”。一处写为“极”,许慎释为“驴上负也。从木及声”。这里所说的“极”是指驴身上用来负载东西的木板,后世逐渐将这个含义赋义于“笈”。“极”则不再承载此义。一处写为“極”,许慎释为“栋也。从木亟声”。这里所说的“極”是指木质房屋的房顶。后世不仅保留并沿用了“極”字的原初含义,而且将其简化为“极”字。不仅如此,其词性也从名词扩展为动词、副词。这一方面增加了“极”字在语言表达中的适用范围和使用频率,另一方面也赋予了“极”字丰富的内涵和意蕴。“极”字作为动词是穷尽、遍历的意思。如“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目楚天舒”等。“极”字作为副词是无以复加的意思。如“高兴极了”“悲伤极了”“乐极生悲”等。
  修身治国之道。“极”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实践中是一个重要标准,与其词源意密不可分。《尚书·洪范》箕子对周武王陈述“建用皇极”的治国大道,后“皇极中道”被儒家认为是王道政治的理想实践。朱子解为“皇者,君之称;极者,至极之义,标准之名也”。由于中国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木制房屋的构造需要便于雨水下流,因而房屋顶部总是有屋脊高凸,那最高的横梁就是此处的“皇极”。它表达了两层内涵:最高与中央,且最高处在中央,代表着王道上接天意,下爱万民,应取公道、中庸与平衡。“皇极中道”既展现出建筑的自然功用与审美趣味,也是王道价值的体现,由王道引申为人道,就儒家价值理想而言,体现在君子“立人极”的道德实践与“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追求。
  宇宙天人之道。“太极”关联中国人的宇宙观,即时空意识的表述。哲学家宗白华考察了“宇”和“宙”的字源学,认为:“横架于宇(空间)上的宙(时间)就是太极,就是世界的创造性原理。《易》云:时乘六龙以御天。中国古代农人的农舍就是他的世界。他们以屋宇得到空间观念,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即从宇中出入作息,而得到时间观念。空间、时间合成他的宇宙而安顿着他的生活。他的生活是从容的,有节奏的。对于他,空间时间是不能分割的。”宗白华先生的论述为我们理解农耕文明的华夏民族的时空观、宇宙观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也涉及到对“太极”时空涵义的提示。如果进一步细究为何“极”字能够表达中国人政治理想中智慧与哲学思辨的概念,可以进一步追溯到“极”在较早时期就指涉重要天象。《论语》中孔子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郭璞注“北极,天之中,以正四时”;《夏小正》载“正月,斗柄悬在下”;《史记》言北斗齐“七政”。北极正是北辰、北斗星。由于北斗永远指向正北,人们想象其为天帝的车乘在天穹中旋转,如同天帝乘车巡游天界,用它来方正四时、框定历法,而圣人明王正如北极星一样,永远有信,以为垂范。农时历法对农业民族而言具有最重要的意义,能够指导农时的天象是古代帝王政治合法性的来源,正因“极”作为天时星象的词源使用,使得它具有超越一般词汇的意义之境。因而在先秦文本中就被使用,并逐渐以“皇极”“太极”“无极”等核心概念影响中国人的生活实践与思想世界。
  哲学致思之道。从“极”字中感悟中国哲学致思之道。如前所述,“极”字原本指称房屋最高处的木头,后来又引申为更抽象的含义,并逐渐发展为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哲学史家朱伯崑分析过《易经·系辞》“易有太极”章中“太极”一词的内涵,通过比较先秦与后代易学文献,朱伯崑认为,“太极”作为一个范畴,在易学史和哲学史上,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其最初的涵义指空间的最高极限,如《庄子·大宗师》中所谓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取的正是“极”作为房屋最高处之栋的本义引申;在先秦的文献中,“太极”还不是描述本体或实体的范畴,在《易经·系辞》中“易有太极”章与“大衍之数”章逻辑相同,指六十四卦的根源,是讲筮法,在汉代气论思想的影响下,逐渐演变为实体的概念,成为说明世界本体的范畴。“太极”在魏晋哲学中,已经向本体论范畴演进,王弼以大衍之数五十不用之“一”为太极是该思想演进的说明。到宋代有周敦颐“无极而太极”释义的分歧,可以说“太极”概念理解的演变正体现出中华民族哲学思维的发展进步。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我与中国的情缘
下一篇:“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