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火箭军各部队有序展开实战实训。某导弹旅千人百车进行跨昼夜火力突击演练;某保障团紧盯重难点课目,展开极限条件下专攻精练;多支发射分队纵横驰骋,实施多课目连贯作业……
近年来,火箭军部队按照“核常兼备、全域慑战”的战略要求和“随时能战、准时发射、有效毁伤”核心标准要求,加快提升战略能力,锻造可信可靠的“王牌”“底牌”。
1966年7月1日,第二炮兵正式组建。他们走过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从小到大、由弱到强。2015年12月31日,第二炮兵正式更名为火箭军。奋进新时代,火箭军部队官兵永葆初心本色,加紧练兵备战,敢于创新攻坚,锤炼严实作风,以崭新姿态向打造世界一流战略军种不断迈进。
永葆本色向前进
战车列阵,出征在即。5月上旬,某导弹旅发射营官兵在执行任务前夕庄重表态:“任务当前,我们要坚决做到‘导弹我操作、我听党指挥’,不仅要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更要做铁心向党‘最可靠’的人!”
江河布阵,云山为棋。6月初,某工程部队开展“新时代奋斗观”大讨论,导弹工程兵道出肺腑之言:“转战南北施工,为导弹‘筑巢’,我们却从未见过导弹,虽然有些遗憾,但‘我苦我累也值得’!”
这一幕幕,是火箭军部队用“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夯实官兵思想根基、凝聚强大精神力量的缩影。
穿越历史风云,聆听时空回响,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一组建,就背负着民族期望。半个多世纪过去,火箭军官兵时刻牢记使命,做好对党忠诚的“必答题”。
砺剑先励志、铸剑先铸魂。火箭军各级党委按照“忠、战、勇、严、实、正”的标准锻造过硬班子。他们着力打造火箭军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班”,推行中心组成员带机关议学领学新模式,形成了班子带机关、上级带下级、领导带部属的浓厚氛围,不断将认识向高处提领、工作向纵深推进。
走进火箭军部队,广大官兵把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化作铸盾砺剑的实际行动,奋力书写“东风快递、使命必达”的时代答卷。他们广泛开展理论服务走基层活动,分级打造独具特色的理论讲师团、理论轻骑队、理论讲习所,让党的声音直达基层一线;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索推行大课讲统筹、小课搞互动、微课增活力、评课促提高的“四课”模式;深入开展“纯洁光荣”红色故事会、“典型面对面”分享会等活动,大力弘扬高原火箭兵精神、导弹工程兵精神、红川精神等,培树宣扬各层级各领域先进典型,激励官兵人人争气、事事争光。
聚焦打赢加速度
连日来,火箭军多支导弹劲旅在大江南北排兵布阵,展开复杂困难环境下火力突击演练。部队实战能力在一次次磨砺摔打中不断提升。
“龙头”怎么摆,“龙尾”就怎么甩。练兵备战中,火箭军各级党委拿起练兵备战的指挥棒、立起实战实训的硬杠杠。
走进议战议训会场,火箭军党委“一班人”深度谋划战略能力建设的重大事项和重点领域。置身集训演练现场,领导干部打头阵、做示范,“将军带队、团队支撑”迈开“实战先实训、练兵先练将”的步伐。
观摩火箭军导弹旅长比武,考核组以实战任务、实编部署、实装武器为“蓝本”,深化作战设计和战法创新,推动指挥员向谋略型、打仗型、科技型、联合型转变。各级党委聚焦实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动引领广大官兵把谋打赢、练打赢放在心上,把能打仗、打胜仗举过头顶。
纵观火箭军部队演兵场,从新型导弹亮剑扬威,到“天剑”“砺剑”系列演训“扩容升级”,火箭军部队不断创新战斗力建设模式、指挥样式和训练方式:
——南国密林,“常规导弹第一旅”夜间火力突击演练激战正酣,一支支发射分队驱车前行,在茫茫夜色中完成隐蔽伪装、占领阵地、导弹发射等课目演练,对预定目标进行多次“火力突击”;
——深山腹地,“东风第一旅”展开一场密闭条件下全流程模拟发射演练,官兵刚刚占领发射阵地,各种“敌情”“特情”接踵而至,“危局”“险局”持续升级,指挥长果断启动应急发射流程,准时实施导弹“点火”;
——大漠戈壁,“信息化蓝军”与一支支导弹劲旅轮番展开“对抗厮杀”,面对“蓝军”摆开的摧链断网、设阻搅局等“连环阵”,“红军”官兵通过反侦察、抗干扰、强突围,在真难严实的对抗训练中反复锤炼打赢能力。
火箭军部队以战斗力为尺,加强练兵打仗紧迫感,提升战斗力建设加速度。
军士创客露头角
作为一支技术密集、专业精细的科技之师,火箭军广大官兵牢固树立“科技就是核心战斗力”理念,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战斗力的新增长点,推动火箭军战略能力提升和战略转型发展。
这些年来,创新已成为火箭军部队砺剑征程上的一个醒目路标。
军事理论不断取得新发展。前不久,火箭军举办了“长缨论坛”,火箭军党委常委集体参加。作为火箭军高端学术研讨活动,“长缨论坛”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共享,形成一系列高质量军事理论创新成果和前瞻设计,有力牵引火箭军部队建设发展。
群众性科技创新如火如荼。火箭军部队紧盯实战,大力倡导基层创新,构建新型军士人才体系,广泛开展创新革新活动,打造创新人才高地,涌现出一大批热爱创新、追求卓越的“军士创客”,催生出一项项创新硕果,有力推动战斗力生成。
科技创新模式蹚新路。火箭军某部结合实际探索建立“博士+军士”的“双士”创新团队,建立集智攻关、外送轮训、结对帮带、容错免责等9项工作机制,搭设“双士”论坛平台,开展课题共研、学术共议、成果共享、成长共进等系列活动,先后取得多项新型专利和数项软件著作权。
在火箭军浓郁的创新氛围下,一批科研尖兵崭露头角:某部研究员左莉攻克数十项重大科研难题,荣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某旅“90后”工程师刘杉立足本职岗位开展创新,被评为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某旅一级军士长崔道虎,革新发明27项科研成果,改进创新4项工艺工法,被评为“全军优秀军士”……
从南国密林到北国雪原,从江南深山到戈壁大漠,火箭军官兵练就真打实备的过硬本领,发出铿锵有力的打赢誓言:随时待战、全时能战、制敌胜战!
李永飞 李兵峰 张 强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