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文史 > 正文

“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 研学班结业式在北京举行

李子权 张翔雯    2024-07-11 09:42:30    周恩来故里景区公众号

7月10日,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携手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举办以“传承红色精神,勇担强国使命”为主题的“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研学班结业式。

 

 

本次研学班学员为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遴选出来的优秀学生,7月1日从淮安启程,赴南昌、遵义、天津、北京等五地开展红色精神研学之旅,探寻一代伟人周恩来出生成长、求学求索、革命实践的光辉历程。

会上以视频的方式再现了研学旅程中的精彩瞬间,全面展示学员们沿着精心设计的“行走的思政课”线路、完成了一场场与红色场馆的“深度对话”。与会人员用掌声对本次研学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李众致欢迎辞。他表示,本次“行走的思政课”活动一路追寻周恩来同志的光辉足迹,就是感受伟人风采、汲取真理力量、挖掘奋进动能的足迹。他呼吁全国高校唱响思政大课,以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和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发表倡议书的方式,吹响华夏大地思政育人新篇章。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祁素娟表示,作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周恩来纪念地将紧紧抓住红色场馆培根育人的根本,持续以红色文化为“着力点”,从红色资源中提炼“教育点”,从特色教育课程中提炼“实践点”,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坚决担负起赓续红色血脉、为党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让周恩来崇高品质成为砥砺人们的信仰力量穿越时空、散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周恩来侄媳、原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邓在军表示,周恩来作为革命历史长河中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品格和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象征,是青少年思政教育最生动最感人的教材,此次开展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研学活动很有现实意义。她深情地讲述了青年时代聆听周恩来伯伯亲切教诲的温暖记忆,连续用了三个“年轻真好”鼓励传媒大学的青年学子要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学习,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新时代故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与智慧。

 

 

人民日报出版社社务委员兼总编室主任翟福军表示,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携手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组织青年学生“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很有意义,很有成效。人民日报出版社也致力于讲好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出版了《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等多部展现周总理精神风范的图书。期待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携手中国传媒大学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人民日报出版社将大力支持并为同学们提供展示风采的平台。希望青少年学生珍惜机会,积极参与,追寻伟人足迹,汲取精神力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金勇表示,此次行走思政课活动展现了三重意义:一是为上好思政大课拓宽了边界;二是为党纪学习教育回眸了历史,为推动纪律建设特别是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作出了完美诠释;三是为中国式现代化汲取了智慧,为书写时代佳篇呈现了绝佳范本。

 

 

研学班班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实践教学中心主任罗霆表示,和同学们一道在行走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边研学边备课。他会将这次研学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充分融入今后的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的教学中,将周恩来的崇高风范融入具有中国传媒大学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中。

研学班学员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学生朱伟榕说:“这次短暂却意义非凡的红色足迹寻访,不仅重温了周恩来在全国各地各个时期的革命历程,更在自己心灵深处种下了共产主义信仰的种子。这些种子,将在我们的未来学习工作中不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新时代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青年学子源源不断的动力。”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祁素娟,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金勇共同向研学班优秀学员颁发表彰证书。

仪式上,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联合向本次研学活动途经的周恩来红色足迹地高校大学生发起“传承红色精神,勇担强国使命——学习弘扬周恩来崇高品质”倡议书。倡议广大学生以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厚植爱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坚定“强国一代”的青年使命,在新时代凝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

 

 

据介绍,下一步,周恩来纪念地将持续挖掘红色资源,发挥革命纪念地铸魂育人功能,以更高的标准开展好新时代思政研学活动,不断增强全国大思政课教育基地的感染力、感召力、影响力,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引导广大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为培育拥有“四个自信”的好孩子,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用好红色资源 汲取奋进力量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